昨晚老哥突然在晚上11点多打电话给我,问我给妈妈发生日红包没有?忙碌了一天的我只能支支吾吾的应着,我居然忘记今日是老妈的生日?!和老哥通话完了之后,我赶忙在微信上给老妈发了个红包,想让她明天起床后能看到这份祝福。但是心里总闪过一丝丝愧疚……
以前读《论语》,读到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怅然若失,惭愧之极!
对于父母的年岁,还是知道的,但是对于父母的生日,却是不清楚的。客观原因是几十年来,他们从没过过生日,也从未提及,因为爷爷生前曾说过:“生日只是一种形容,过不过都一样,只要活的开心,天天都跟生日无异,如果活的不开心,过那么一天生日又有什么意义?”所以家人对生日的态度也就很随意,甚至是不在意;而主观原因则是自己也从没主动问过,所以至今依然不知!
中国伦理历来重视年岁:十五豆蔻已成年,三十而立家业兴,四十不惑心渐平,五十然后知天命,六十耳顺天地宽,七十古稀不逾矩;同时六十还是一个大寿——一甲子,在以六十年一轮回的天干地支为纪年的古代,这是人生大事,做子女的不可不慎。这一路数下来都是以年龄分界,到某个年岁做相应的事,事情明朗,条理清晰。
一回头,父母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了。妈妈曾说:小时候盼着你们长大,现在你们长大了,盼着你们成家,今后你们成家了,也就没有遗憾了!这应该是天下父母心声。慈禧虽然无德,但有一句诗写的好“可怜天下父母心”。诚然也!父母们一辈子劳劳碌碌,都是在为儿女操忙。而我们却从没真正用心去记住他们的年岁,有的甚至还不知道父母的年纪,这是做儿女的大不孝之一!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事,确实是不该等的,也是等不完的!
粗略一算,在外混日子也有四年多了,时间浑浑噩噩的溜过了,日子也迷迷糊糊的混过了,至今依然一事无成。逢年过节回家都是低着头走路的,特别是“近乡情更怯,不敢见来人”,生怕丢了父母的脸!有时候也在想,在外边飘飘荡荡的,为的是什么?虽然是男儿志在四方,可宏图大志和万贯家财比得了什么?
记得俞敏洪先生曾说他母亲现在过得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却不见得开心,因为丈夫已经逝世,儿孙又都不在身边,再好的日子都是孤独的。的确如此,对于父母,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儿孙绕膝,天伦之乐。惭愧的是,每次过节,老妈总是殷切的问“过节回家不?”而回复给她的大多却是“时间不够,回不去。”我想这不仅是我一人如此回复,这应该也是大多数同龄人的回复。我们都勤勤恳恳的为生活忙碌着,可是却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真正为了父母真正的快乐而忙碌!多大事业才算成功?多少家财才算富裕?想不明白,很难明白!只知道,时间在悄无声息的流逝,有些事可以重头再来,有些事后悔莫及。如果为了功业,为了财富而最终却“后悔莫及”,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
珍惜当下,不要真的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