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个普遍而宽泛的概念,因此虽然“爱”本身难以被形容,但它却是最能轻而易举地形容一种来自不同人给予不同对象的感情。
每个人的爱都不尽相同。文艺一些说,有些人认为爱是青山和盔甲,它让人心甘情愿地去守护和坚持;有些人认为爱是江河与飞鸟,它给予人勇气和广阔的天地。
我最近在家翻了一部前几年的电影出来,叫做《Me before you》。
我很喜欢它的英文片名,甚至有点偏激地认为当前的中文译名根本没有点到半点影片的主旨,而且以我当前浅薄的水平,更是很难想到字面义和引申义兼得的好的译名,当然这都是后话。
今天想说这部影片,因为正是它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爱是束缚还是自由?
影片的开头,帅气而有活力的男主人公威廉在某个慌乱的雨天被摩托车撞成了残疾,身体的迟钝和不便将他困在了轮椅上,从此他所热爱的极限运动,冲浪、跳伞、潜水都只能成为记忆中美好而痛苦的回忆。
日复一日,他开朗的个性被消磨,脾气开始变得偏激,甚至有些自闭。
而在这时,被蛋糕店辞退的女主人公路易莎为了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和姐姐的学业,来到了威廉家中应聘成为了威廉的看护。
从她第一次穿着色彩大胆鲜艳的衣裙、撞色的裤袜、造型奇特的鞋子开启她在威廉家的工作时,威廉的生活仿佛忽然照进了一道令人无法忽视的阳光。
路易莎以她独特的个性使威廉常常有笑容相伴,他们渐渐确定了彼此的心意,坠入爱河,路却突然得知威廉为他自己预约了安乐死。
为了让威廉改变心意,在他父母和自己想法的驱使下,路易莎想尽一切办法让威廉体验生活的美好。
赛马、音乐会、海岛旅游,然而这些却动摇威廉对于现在这个自己的失望,他渴望解脱,也不希望路易莎因为照顾他而失去了人生中宝贵而充满机会的时光。
在瑞士亲自告别威廉后,路易莎在他的指引下去到了巴黎,坐在太子广场边阅信,享受着威廉记忆中的他最享受的时光。
信中他希望路易莎展现自己对于时尚的独特潜力,资助她逃离家乡的小镇去实现她自己的理想,抓住对于威廉来说最为奢侈的时光和机遇。
影片结尾,路易莎穿着她最爱的黑黄条连裤袜走在威廉最爱的巴黎街头,渐行渐远……
也许是略显理想主义的人物设定,却走向了令人意外却释然的结局。在这部影片中,细节和主线走的正是两个不同的方向,造成了这部剧的矛盾和斥力。
这部剧中主人公对自己的束缚主要来源于家庭。路易莎由于家庭的拮据而不得不在家乡小镇中寻找工作,支撑家中的正常生活,甚至是姐姐的学业;而威廉则是因为顾及父母,在安乐死前多宽限了六个月的期限。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来自家庭的情感是可以与自身个性所抗衡的。“如果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请为父母着想”确实是一句极有威慑力的话,这都是人类作为一种有感情的社群动物其人性中决定的,任何人都难以例外。
由于家庭作为原生感、归属感的象征,成员们在考虑问题时不得不将它放在重要甚至先于自身的核心位置。
这里说的束缚,并不是说家庭给个人的成长带来了阻碍,只是我们必须承认家庭的存在,使个人不得不为他们的成长蓝图划定边界。
而威廉和路易莎两人之间的感情线,诠释了对于“爱是自由”的表达。
威廉之所以选择安乐死,正是他对于人格自由的追随。如果因为轮椅他只能拖着已经沉寂的躯壳做着鲜活的梦,那么便失去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同时因为爱情,他不希望路易莎也像他希望被金钱、家庭、甚至于他自身的身体状况所束缚住,因此他资助路易莎去到时尚之都巴黎,去发掘路易莎在时尚方面特有的潜能。而幸运的是,路易莎也懂得他的用意,去瑞士亲自送他最后一程。
这不是自私,反倒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这不是懦弱,反倒是另一种形式的勇敢。
而我想很多人缺的便是这一种勇敢,因为许多人无法在自己心中找到对自己的认同。
其实爱是个双向的概念。
人作为爱的承受者也将作为爱的给予者,当一方给予束缚便定有一方承受束缚,当有一方享受自由便有一方给予自由。
这两种力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体会不可能是唯一的,究竟这个人的所有的爱叠加的作用是束缚还是自由,体现在一个人最终的轨迹上时,他们都还是达成了共识。
就像威廉在生死抉择面前依然坚定地选择了死亡一样。
我想我们这一代人,也许并不迫切地需要承受家庭的重任,也并非所有人都不幸地面临身体上的残疾,因此我们更要抓住机会追逐一种自由的爱,去取得人格上的满足。
除了来自外界的束缚,我们更应该破除自己内心的束缚,敢与不敢、做和不做都是一念之间的事。
也许在你固执地追逐理想时,经历了挣扎、努力和痛苦,最终仍然回到了原点,但只要你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自己的结局,那便算是自由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那么我对《Me before you》的理解,是人格的自由应该是一个人最应先于外界任何事考虑的,就像男女主角用他们的经历诠释的一样。
其实爱非束缚或自由,只是在面对所有外界因素的动摇时,你有没有勇气给予你的内心一个自由选择的权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