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一方面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而另一方面又对其他社会的阶级分法嗤之以鼻。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不要这些充满歧视的阶级制度呢?
# 社会需要“阶级”吗?
答案是不行,复杂的人类社会就是需要这些由想象建构出来的阶级制度和歧视。
有了这些阶级,就能够让某些人在法律上、政治上或社会上高人一等,从而规范数百万人的关系。
对于陌生人,我们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彼此,只要把对方和阶级联系起来就知道如何看待对方了。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够打破上层阶级的垄断,从而改变社会阶级的格局呢?
# “阶级”很难打破
这是因为即使有人能力出众,但能力和性格常常还是会受到自身阶级的影响和限制。
一方面,大多数的能力仍然需要培养和发展。就算某个人天生就有某种才能,如果不经过积极培养、磨炼和运用,常常也就没什么表现的机会。
另一方面,就算身处不同阶级的人发展出了完全一样的能力,因为他们面对的游戏规则不同,最后结果也可能天差地别。
# 阶级制度各不相同
虽然说阶级都是由想象构建出来的,但种种秩序却又各有不同。
例如许多学者推测,印度种姓制度成形的时间是在大约3000年前,印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入侵者建立了阶级森严的社会,入侵者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因此很担心失去他们的特权地位和独特的身份。为了防患未然,他们就将所有人民依种姓分类,各自需要担任特定的职业或是在社会上有具体的作用,也各有不同的法律地位、特权和义务。不同种姓之间不仅不能有社交往来、不能结婚,甚至连一起吃饭也被严格禁止。而且这一切除了法律加以规定,还成了宗教神话与仪式的重要部分。
而在美洲却延续着不一样的阶级制度。从16到18世纪,欧洲征服者引进数百万名非洲奴隶到美洲做矿奴或农奴。
非洲人在基因上的优势竟造成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劣势:正因为他们比欧洲人更能适应热带气候,反让他们成了遭到欧洲主人蹂躏的奴隶!由于这些环境因素,美洲的新兴社会也出现了另一个种姓阶级:欧洲白人的统治阶级,以及非洲黑人的奴隶阶级。
也许你会认为,人们总会渐渐明白这些印记都是虚构的而非事实,随着时间过去,黑人就能够证明自己和白人一样能干、守法、干净。但情况恰恰相反,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偏见只会越来越深,而且还会渗透到越来越多的文化领域。
你看,大多数社会政治阶级制度其实都没有逻辑或生物学的基础,不过就是由历史的偶然事件引起,再用虚构的故事延续壮大,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历史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
# 性别也是阶级歧视
除了种族阶级,世界上还存在着另一个普遍的阶级——性别。
将人类分成男女,是不是也像印度的种姓制度或是美国的种族阶级,都是想象下的产物呢?
在男女之间,某些文化、法律和政治上的差异正反映着两性明显的生物学差异。
比方说男性没有子宫,所以怀孕生子这件事只能是女性的工作。然而,就在这个核心差异上,每个社会又加上一层又一层的文化概念和规范,而这些与生物学却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在生物学上有所不同,而什么又只是人类说得煞有介事、自找借口?
# 性别歧视是否有理?
一个评判的黄金标准就是——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
天生自然的生物学,可能性几乎无穷无尽。然而,文化却要求必须实现某些可能性,而又封闭了其他可能性。例如女性天生能生小孩,但在某些文化里,女性却是非生不可。
所以啊,各种规定男人就该如何、女人就该怎样的法律、规范、权利和义务,反映的多半只是人类的想象,而不是生物天生的现实。
从农业革命以来,大多数人类社会都属于重男轻女的父权社会。不论这些社会对男女的定义为何,当男人总是比较优越。
那么为什么当男人会得到更多的优越感呢?
最常见的一种理论——肌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男人比女人强壮,于是靠着他们肌肉的力量迫使女人就范。
然而,肌肉理论有两大问题。
一方面,“男人比女人强壮”只是一般情形,而非人人皆然。而且,女人一般来说比男人更能抵抗饥饿、疾病和疲劳,而且也有许多女人能跑得比男人更快,挑得比男人更多。
另一方面,在于整个历史上也有许多不需要什么体力的工作(像是宗教、法律、政治),但女人不但没分到这些工作,反而是在田里、在工厂里、在家庭中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如果社会权力分配看的只是付出体力的多寡,女人该得到的权力绝对远超于现在。
就人类整体来说,体力和社会权力本来就没有直接关联。我们常看到六十几岁的人控制着二十几岁的人,但后者显然体力要好得多。
另一种理论——流氓理论,认为男性占有主导地位靠的不是力气,而是好侵略的个性。男人更愿意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正因如此,历史上的各场战争一直就是男人主导。
近年来对于男女荷尔蒙与认知系统的研究也发现,男人的攻击和暴力倾向确实比较明显,平均来说更能胜任一般士兵的角色。
然而,就算一般士兵都是男人,是不是就能合理推论也该由男人来运筹帷幄,而且最后享有战争带来的甜美果实呢?这仍然说不通。
这就像说因为所有在棉田里工作的都是黑人,所以棉花农庄的主人也该是黑人一样。
第三种理论——父权基因理论,认为在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男人和女人发展出了不同的生存和繁殖策略。
对男人来说,得要彼此竞争才能得到让女人受孕的机会,所以个体想有繁殖的机会就看他能不能打败对手,比别的男人强。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传到后世的男性基因也就是那些最具野心、最积极、最好胜的男人。
而对于女性来说,她们需要有个男人来确保自己和孩子能够生存下去,女人只好同意男人提出的各种条件,好换取他一直待在身边、分担这个重担。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传到后世的女性基因也就是那些最顺从、愿意接受他人照顾的女人。
根据这个理论,由于有不同的生存策略,男人的基因倾向是野心勃勃、争强好胜,擅长从政经商;女人的基因则倾向趋吉避凶,一生养育子女就心满意足。
但这个并不能解释为什么生物界许多种动物(例如大象和倭黑猩猩)虽然也有需要依赖他人的雌性以及争强好胜的雄性,但发展出来的却是母系社会。
从目前来看,父权制度其实并没有生物学上的基础,而只是基于毫无根据的虚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