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第一章 —— 关于幸福的疑问,作者提出一个问题: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曾经在实现了一个重要目标之后,却没有感觉到你预期的喜悦?
作为一个认真的读者,我认真地回想了一下,这种时候还挺多。而且,实际上,现在的我已经学会,在通往重要目标的努力过程中,并不会去预期怎样的喜悦。
第一次明确地有这种感受,是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市里演讲比赛的时候。那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语言艺术的巅峰还是赵忠祥在《动物世界》的解说,我在读高中,从来没有见过演讲是啥样子。当时写了一份演讲稿,像背课文一样背了一下,进行第一次试讲时,完全找不到北,上台一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接受教训,在试讲完后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背稿,不仅在背稿,而且还同时在揣摩演讲过程中的手势,语气,眼神,一直练到倒背如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其后的校内选拔赛、市里比赛当中,都连续夺魁。在准备期间,曾无数次想象过夺冠后会有怎样的兴奋,如何面对掌声等等,但实际上,在真正的比赛结果宣布后,当时心中只是平静,甚至因为练习得太熟练,而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似乎没有讲过的感觉。之前所想象过的各种欣喜也好,狂欢也好,都无影无踪,只是觉得,这个成绩对得起自己的努力。目标达到了,结果实现了,然后呢?心中竟是一片茫然。
在其后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比赛中,随着技术的成熟,自然无需再这样废寝忘食地背稿,而是在结构、演绎上投入更多精力。然而,无论是在哪里进行努力,每一次比赛,都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备赛过程中的心流体验,都要比公布赛果时的体验更深刻。
高考,几乎是每个国人20岁以前唯一的努力。闻鸡起舞,披星戴月,头悬梁锥刺股,十载寒窗,就为最后那一场国考。读书时读到《范进中举》,还在彼此开玩笑高考放榜时不要像范进一样。然而真正等到放榜了,录取了,最多高兴一个月,进了学校以后,又开始新的功课新的烦恼,等到大学毕业还要为找工作烦,为加薪烦,为升职烦等等等等。
在进入职场后,期望与烦恼更是交替而至。期望大项目,期望被重用,期望升职,期望加薪,没有实现时处心积虑,烦恼纠结,真实现以后,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又陷入新的竞争中,前边还有更大的项目、更高的职位、更多的年薪……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追求的,真的是幸福吗?
我们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目标”,而且,更多时候,这些目标还不是自己定的,都是别人——也许是父母,也许是老师,也许是同事,也许是老板——推着我们去追求的,有时甚至只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去追求,我们就去追求了。然则,真正追求到的时候,又如何呢?
什么是幸福?我们脑海中对幸福的认识究竟来自哪里?
好多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从没有一个故事把后面的幸福写出来;
福布斯、胡润等各种排行榜,总在诠释着展示着商业时代的“成功人生”;可那个榜离我们好远好远,这样看来,岂不是这辈子都没有幸福可言?
各种理财教育、财富书籍不断教育着我们,要想过上理想的生活就要取得“财富自由”,然而,财富自由究竟是多少钱?有没有个具体金额?就算有个具体金额,通胀影响又如何计算?
…………
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观的话,我们就只能跟从故事、小说、舆论、人言……最终追求的,不过是故事、小说、舆论、人言里的“幸福”,就像参加考试一样,用各种各样的考试成绩来向世人证明自己是“幸福的”,却不断在一关一关的备考中烦恼与煎熬,还美其名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