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见过徐州凌晨五点钟样子的人了。[捂脸]
隐约有鸡叫声,索性早饭就来碗鸡汤吧。
听罗永浩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光武帝打仗失败,局势危机,退守营帐。夜间他出来巡视,结果去的第一个帐篷里面的人个个愁云满雾的,或在写家书或在刷抖音,第二个帐篷里一个个喝的天玄地暗,抱着彼此唱:擦干眼泪陪你睡……
这种情形搞得光武帝很不爽,这样的士气怎么能打胜仗呢?
结果当他来到第三个帐篷的时候,一个年轻将领正安安静静的低头擦着自己的武器和盔甲,一直擦,一直擦,擦的铮光瓦亮的,而他的表情展露不出任何悲喜哀乐。光武帝赞叹到,这家伙将来肯定成大事。
这个年轻将领就是后来的东汉大将军吴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呢?
它告诉了我们让领导喜欢很重要?
不是,而是遇到挫折困难时,不要悲哀不要难过,甚至连抱怨和控诉都不要有,低头擦亮自己的武器,准备下次战斗。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点:一个人能让人印象深刻,并以此影响他人,最终成事的最重要因素是做事时显出来的那股子劲儿或者叫气势。
这个气势可以是赵云那种一骑绝尘,百万大军里来去自如的威猛,也可以是武训那种窝窝囊囊,但是一辈子要饭也要办学校的轴劲儿。
我觉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赵云那种潇洒的气度学不来,人家是赵家人,连写书的都要会可劲儿的往天上写。而武训才更有样板意义,要饭都能要出名堂,原因就是他遇到啥绝境,心里都始终如一的想着要办学校,只要不死就要办学校。
以前看《西游记》,尤其是三打白骨精那段儿,就特别想骂唐僧,沙雕一个,啥眼力见儿都没有,帮不上忙还老坏事,活该被抓住被吃掉,取经这事儿,三师兄弟哪个去都比他强。
后来想想不对,没有他孙悟空一个跟头二十万八千里也没卵用,因为孙悟空从来就没把取经当回过事,没了唐僧,他会第一时间回连云港,不对,回花果山喝酒吃桃。
猪八戒更不用说了,天天想着的是把盘缠分了回高老庄哼哼哈嘿去,让他去取经,第一集就精尽猪亡在妖精洞了。
还有沙僧,人家本来就是个挑担工,你们要去,他就跟着挑,你们都不去了,他第一时间想的可能是到重庆当个挑山工,挣点钱不香吗?取个毛线经啊。
所以一路不论发生什么,始终把取经当成唯一信念的人就只有唐僧,他才是凝聚这个队伍的核心力量,没了他队伍就散了。
所以先别觉着自己有多牛逼的技能,先想想你能不能用简单几句话说清楚你想做成什么事?
这件事必须足以让你顶住一切压力,潮弄,挫折,困顿甚至绝望,默不作声的低头擦亮你的武器,准备下次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