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出国时间不长,但我的运气比较好,刚好赶上了我们机构职工委员会出现了部分变动,要进行选举,所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活生生的西方选举。当然我们这个选举辐射范围并不是太大,不像美国大选之类的全民热血那种,但是因为我们机构是全球性的机构,所以我旁观起来,也是能感受一下西方选举的特色的。
我觉得可以从分析其中一个参选人得到很多信息。
职位:职工委员会主席(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在西方就是工会主席,美国比较厉害的总统中好几个就有工会主席经历,比如约翰逊·肯尼迪)
人选之一 :GORAN
助选页面特点: 朴素简单明了
内容: 欢迎信息,以及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家庭,来自哪个国家。
竞选资历:工作经历 ,其中就有职工委员会的经验,他在职工委员会工作15年,并列举出其中一些比较重要和深度的参与实例,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比较有说服力。。
参与优势: 在退休前最后一任,不会因为个人未来生前而有政治妥协 政治优势,来自发展中国家,通常发达国家占优势,助选金额多。因此考虑到代表性问题,因此来自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经济优势,但是代表性很大,会得到更多选票。这个之所以称为优势,必然是其他代表没有的,我稍微看了一看,其他两位果然都是oecd国家的人。
竞选原因:机构的转变会让机构面临挑战,参与竞选,为机构的职工发出声音,希望有所作为。
参选心态:深度参与,能为职工说话。在每个大小选举中,你是奔着什么用的心态或者目的来参加选举的,这点事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依次来判断是否投票的重要根据。当然,通常大家都会说的比较高大上一些,以赢取更多投票。
行动方向,工作计划:既有的框架落实,提高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内部流动、沟通,加强对职工的福利待遇,把职工本身放在第一位,而不会屈服于行政指令。
他的竞选页面就这么多信息,但是足以让每个投票人对他有部分了解。这种公开又直白的展示方式,对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来说,也是很契合的。
以前,大家对西方选举的了解就是,候选人电视辩论,或者广场见选民,现在,选举也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家开始更多运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在选举方面更加快速直接,更加便捷,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这个助选页面,相信希望了解Goran的同事对他就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从而决定选择还是不选择他。
参与投票过程,我个人的感受,鉴于我们华裔人口的政治参与度比较弱,所以应该尝试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参与投票等于发出声音,很可能你的一票至关重要,因此也是捍卫你权益的一种方式。
第二点就是现在的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更加理性,会认真考量候选人背景。不只是凭借感觉,或者偶像力量来投票,而是投票给能给大家带来改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