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星期六大悦悦家
爱生活,爱烘培
本周末图书角的孩子们在大悦悦妈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了美味的冰皮月饼,一起看图说话吧。
图解故事讲完了,最后一张吃货的图片,是我今天最想表达的主题-------热爱生活,从做一个吃货开始。
“吃货”一词最早来自网络用语,360百科解释:目前最广泛也是大家最认可的解释是特指特能吃,特别爱吃的人。语义色彩中性。多指喜欢吃各类美食的人。货字在传统使用中本身就有替代人的称呼作用。但一般为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如:蠢货;宝货;货头(货色,东西,多用于对人蔑称)。近几年随着微博流行,网络文化创造新词的应用,吃货,在传统和当下有着各种不同解释。 在2012年,随着央视记录频道推出的美食专题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该词的传播和应用达到高点,吃货一词被广大美食爱好者广泛传播,用于自称和互称。
生活中,吃货往往有些贬义,貌似一个有意义的人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服务社会、创造价值,不断学习、成长方面,成天琢磨着吃吃喝喝的显得俗不堪言。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有一些不同的体会,不一定正确,但比较真实。
爱吃的孩子身体好。
朋友的孩子今年8岁,非常的瘦,饭量很少,基本不吃零食,不喝饮料,凡是吃的都没兴趣,孩子性格温顺,其他方面还好,就是不爱吃饭,没有活力容易疲劳。相比之下,我家的采儿是一个标准吃货,她经常会跟我这样描述某种食物的美味:妈妈,某某家的羊腿抓饭太好吃了,肉细嫩清香,肥肉入口即化,抓饭的米粒颗颗饱满晶莹,配上鲜艳的胡萝卜,真是人间一绝呀!还有,妈妈那个谁谁家的大盘鸡,一端上来香气扑鼻,那香味呀,能顺着全身的毛细血管从头贯通到脚......
哦,这个标准的吃货!
每次听着她唾沫星子横飞的描述,好像不带她吃一顿放佛做错了什么。
一直以来我的脾胃很弱,湿气重,不但没有食欲,甚至觉得吃东西是一种负担,每天到了饭点就按部就班去食堂,几乎没有特别喜欢吃的东西,吃对我而言果腹而已。
中医认为脾胃是负责收纳、通降、运化等功能,如果脾胃机能失常,中州不运,则出现消化不良、腹胀、食少、乏力等。中医用于脾胃的药名都很有意思,如:健脾、启脾、醒脾、归脾等,好像“脾“的功能是经强大动力被唤醒、被打开的,否则就不通畅,而吃货们的脾胃天然就有强大动力,对美食充满了欲望,时刻敞开拥抱一切美味。
爱吃的孩子爱生活
还有个很厉害的家长精心在家里制作各种美食,满足儿子吃的需求,儿子对吃很感兴趣,这个家长就送儿子专门去学习烹饪。儿子一边享受美味一边学习也没耽误,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取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在学校,别的留学生打工只会洗盘子,他直接到后堂配菜,报酬是别人的几倍。师生聚会时露两手地道的中国菜,吃的导师们赞口不绝,还因此得到一个同样热爱美食的导师推荐赢得了学校仅有的两个交换生名额之一。大二时年仅20岁得男孩在学校附近开办了自己的一家餐馆。这个家长介绍育儿心经时经常说“我哪里是教育孩子,我是在培养吃货”。这个男孩的学习生活因为美食而与众不同。
所以教无定法,谁说从“吃”入手就不能培养出精英?热情永远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爱吃的孩子乐观向上
吃是人的原始本能,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0至1岁是口欲期,这期间婴儿的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吃东西和用嘴感知事物,都会给婴儿带来快感。如果这个阶段得到满足,婴儿就会感知世界是欢迎自己并且友好的,反之就会固着或退行,呈现出严重的贪吃、攻击性或者依赖权威等,当然这个“吃”是广义的,成人对烟酒的依赖也是吃喝的一种扩展。充分得到满足的孩子则感受到被需要被重视,乐观独立,有规矩意识。
心理学家武志红有一期节目专门讲吃的隐喻。他说当下你怎么吃饭,用什么方式跟食物打交道,反映着你小的时候怎么吃奶,用什么方式和妈妈的乳汁打交道,而妈妈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代表你和这个世界的全部关系。患厌食症或有进食障碍的人,某种程度上可能就是口欲期严重没被满足,呈现出对食物既贪婪又憎恨的病态行为。所以当孩子有旺盛的食欲和对美味的向往时,先满足孩子吧,毕竟养育正常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林郑月娥在孩子小的时候,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但工作再忙,也要亲自给孩子们煮饭吃,她认为热闹的厨房,是孩子能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幸福。妈妈做的一顿一顿的饭,包含着满满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所以,为了培养吃货们的快乐需求,图书角的还会经常组织开展关于“吃”的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