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区块链行业里最经常碰到两类人:骗子和理想主义者。
骗子割韭菜,理想主义者造梦。
后者是真的想用技术创造更好的世界。但理想主义者的很多构想,存在于未来世界里。他们似乎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念,推着自己朝构想的那个方向走。
我当然是讨厌骗子而喜欢理想主义者。所以我接触得更多的也是理想主义者。但我最近发现我可能忽略了另一类人,他们是——“创业者”。
创业者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区块链当下能用来干什么?
这个问题里,每个词语都是必不可少的。“区块链能用来干什么”还不够,必须是“区块链「当下」能用来干什么”。因为本质上所有的创业者都只活在今天,从来没有昨天和明天的创业者。创业者要解决的,是用户当下的需求。
理想主义者不太思考这个问题。
理想主义者主要是满足自己对技术的好奇心。同时历史上的故事也告诉他们,所有技术的创新,并非源于对需求的观察——相反,它萌芽于先行者的天马行空,完善于后来者的修修补补——最终技术找到了某种需求,从而实现大规模普及。技术才是需求之母。
理想主义者必不可少,创业者也必不可少。
最近litex创始人王硕斌来找我们聊天,我发现他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创业者。在区块链行业里,他自己有一套非常实际的战略打法。他把区块链当作另一个残酷的商业战场,这是我们聊完天后我最大的感想。鉴于我们介绍过许多的理想主义者,这篇文章里我想写一点这位创业者的思路。
就好像中国许多互联网公司出海到东南亚、非洲,为这些地区建设了第一批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包括便宜的手机、SIM卡、通讯基础设施等等——litex希望到第三世界国家里,为那些银行非常落后的地区,重新搭建一套区块链版的金融系统。
王硕斌是一个创业老兵。之前他在易宝支付,中间自己也创过好几次业,有成功也有失败,现在转换赛道创立litex,做的是layer2 + 支付的事情。
先说说易宝支付。它是除了支付宝和微信之外的另一个支付公司。支付宝有“场景”,通过淘宝来推广支付;腾讯有用户和社交关系链,从用户出发不断添加其他的支付场景。易宝支付的定位则是避开支付宝和微信,往行业的纵向深度挖,比如游戏行业、医疗行业等等,做垂直行业的支付。打法各不相同。
沿袭易宝支付的这套思路,王硕斌也要避开支付宝和微信——准确的说,是避开国内整个非常完善的移动支付环境——到那些偏远地区和第三世界国家里挖掘新的支付战场。
在东南亚、非洲等新兴经济地区,当地传统的金融势力非常薄弱。他们的金融系统非常落后。比如, 在缅甸,银行账户(不仅限于银行卡,还包括存折之类的银行账户)的使用量不超过10%,但手机使用量超过50%。
王硕斌去缅甸时,当地人给了他一张SIM卡,能通话,能上网,非常好用。后来回国后,这张SIM卡居然还能继续使用——因为其实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中国公司帮忙搞的。
所以,很有意思的是, 缅甸这些地区在金融体系还很薄弱时,就已经拥有了完善的移动互联网。
如果我们反思一下,中国自己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工业革命,直接一跃而入互联网时代。而美国因为有很完善的金融设施,信用卡的普及率非常高,最终反而在移动支付这场技术革命里远远落后于中国。
缅甸这些国家会不会因为金融系统太差,反而又在区块链这场技术革命里,成为数字货币市场里的领头羊?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后面再专门写篇文章聊。现在先来聊聊为什么这些金融系统极度落后的国家对数字货币是有需求的。
在老挝,如果你去中国人开的餐馆吃饭,最后付钱用得最多的是支付宝。
在缅甸的昂山市场,很多中国游客会买翡翠。缅甸本地人是不买翡翠的,他们认为翡翠就是石头。缅甸人只喜欢黄金。而恰巧卖翡翠的小贩大部分也是中国人,因此翡翠的交易最后也是通过支付宝。
而在果敢,缅甸的另一个城市,那里有一些灰色赌场,每个月可能有上千万金额的进出,这些钱同样也是人民币。
这对本土国家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因为所有的资金都是从另外一个国家的支付系统走,对他们来说,所有资金的流动、数据的监控,都在另外一个体系里。这是他们绝对无法容忍的。
因此,当地政府对完善的金融系统是有需求的。只不过像在缅甸这样的地方,当地的银行实在太弱了。为什么只有10%的银行账户普及率?因为这些银行大多数只在工作日上班,每天下午3点关门,星期六日不营业,因此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区块链有可能以更高效的方式,为这些地区建立新的金融系统。
为什么说区块链的效率更高?因为区块链是点对点的清结算,它比中心化的清结算系统更简单。
清节算的意思是“清算与结算”。“清算”就是我们两个人算一算你欠我多少钱;“结算”是我们把双方的欠款都交付结清。
区块链是点对点的。完成一笔记账,就代表着“清算”和“结算”都做完了。但在传统的中心化金融系统里,双方完成一笔交易其实只是做完了“清算”。你付30块钱给咖啡店,虽然你们各自的账户数字分别加减了30块钱,但背后的资金还没有真正完成流动,因为这笔交易最终还需要经过不同机构的流转,也就是完成“结算”。如果商家用的是招商银行,消费者用的是中国银行,那这笔交易还需要银行间的对接。
所以用区块链来做显然是更高效的。维护一个公共的账本,不需要不同的机构用各自的小账本再进行核对。小账本模式的弊端在金融系统不完善的地区体现得更明显。
在非洲一些地区,转账往往需要12%的成本。 也就是转一百块钱,需要收取12块钱的手续费。
肯尼亚当地有很多泥筑的小房子,小房子上面会挂个牌子,然后你就可以去这个小房子里转账,里边的工作人员用短信来转账。本质上这个小房子就是一个银行网点,但是它需要的人力和运营成本要占转账总额的12%。整个系统的效率是很低的。
用区块链点对点的模式也许能建设另一套更高效的金融系统,但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个是直接用比特币去搭建这套系统会遇到的问题。
美国认为比特币是商品,交易商品需要缴纳商品税。如果用一种货币支付交易,同时还需要收取这个货币本身的税收,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法想象的。用人民币买东西,如果还需要收人民币的税,显然不合理。
同时,用比特币去构建整个流通货币的基础设施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比特币的核心是价值存储,这和流通用的支付货币天生是矛盾的。人们用比特币来储值,如果能升值就不会倾向于花掉它。只有通胀的时候才需要快点把手里的比特币花掉。
第二个问题是,用区块链去搭建金融基础设施不能挑战当地政府的铸币权。
在数字领域里,用区块链做很多尝试都是ok的,但一旦需要打通原子世界,就不能挑战当地政府的铸币权。本质上区块链还是要提升效率,它只是一种商业行为。
基于对上面这两个问题的思考,litex想用layer2的方案去搭建新的金融系统。大概的方案设想是:在智能合约上有一个和法币锚定的数字货币,政府发一个法币,相应的就会产生一个数字货币,后续就通过这个数字货币,借助layer2这一层基础设施去流通、进行支付。
这个方案有点像很多侧链的方案,都是通过一个ERC20的合约,和主链锚定一个资产,进一个法币,就出一个数字货币。这种方案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既不会挑战当地政府的铸币权,另一方面,又能享受到区块链和layer2更高效的技术,解决货币流通、转账支付的信任问题。
在这套方案里,litex希望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单纯的技术解决商,通过当地的政府、合作伙伴和渠道商的合作,一起把这件事做下来。litex把自己比喻成英特尔,只负责生产芯片,同时市场上还需要有IBM,还需要有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还需要有售后服务点。litex出layer2支付的解决方案,后续派技术培训师一起去当地,帮助他们建设金融基础设施。
litex认为,这个定位自己还是想得比较清楚的。一方面,layer2+支付这个领域的竞争相对较少,全球本身做layer2技术的团队就不多,扳着手指头算最多十个,做layer2又懂支付的就更少了;另一方面,这个定位能够建立出真正的壁垒——牌照。
要在当地完成金融系统的建设,各个地方的法律法规都不一样,所以前期需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去亲自探访,了解当地的情况、建立当地的合作关系。拿到一个国家的牌照,就是亲手垒起的一块城砖。
在区块链行业里,大家几乎都不谈“壁垒”。大家谈论得更多的是“开放”、“合作”、“生态”这样的词。但litex觉得更有必要去思考商业竞争的规律。王硕斌认为,只有这样,当区块链后续真的迎来大爆发的时候,市场的果实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用他的原话来说,熊市里很多项目都在谈合作,因为熊市本来就没什么好做的,所以当然愿意合作——但等到牛市真正来的时候,这种合作还会长期吗?你自己的壁垒和不可替代性又在哪呢?
“去看这个行业的终局,未来新兴经济地区一定需要更高效的金融系统。支付是layer2最早能落地的、同时也是区块链能真正产生价值的方向。但这件事我们自己的团队能做的有哪些,不能做的有哪些,哪些钱可以自己挣,哪些钱需要把肉分给别人吃(比如铸币权、当地合作伙伴、牌照这些东西),你的资源和精力又要花到哪些地方去建立出真正的壁垒,这些都是创始人必须想得非常清楚的。”
这是很典型的、从商业丛林摸爬滚打出来的创业者的思维。
这种典型的创业者思维认为,现在区块链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
先前泡沫太多,很多项目吹的牛并没有如期实现,市场对各种各样关于区块链的想象已经感到有一些疲乏了。耐心和信心都在流失。因此这波熊市看不到尽头的。没有任何东西落地,人们凭什么对区块链恢复信心呢? 价值需要真正被创造出来。再去谈区块链的意义已经没有听众了,现在到了真正拿出东西的时候了。(完)
PS:橙皮书正在招人,如果你关注区块链行业,希望和我们一起创作更好的内容,欢迎发送简历到邮箱inneverland2013@gmail.com。我们正在招聘的职位有:翻译小组志愿者,纯线上协作,一起翻译优质的英文文章;
内容实习生,一起参与优质项目的采访与撰稿,要求每周至少有三天时间;
全职记者,负责优质项目报道,以及选题类内容的策划与撰写;
运营,负责社区、公众号、线下活动等方面的运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