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问大家:“你们还会盼着过大年么?”
不盼,亲,咱不盼!
年少不识年滋味,懂得已成孩爹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变得不再期盼着过年了。即使对于起早贪黑的上班族而言,大家盼着的也只不过是“春节假期”。
“只有小孩子才盼过年,大人谁会盼过年,过年又忙又累的,但这是传统,要是连这些传统的东西都没了的话,那过年又有什么意思!”小时候一提到过年,妈妈总会这么说。
去年除夕,我们是在上海过的,春节期间的魔都只留下空落落的城市和冷冰冰的空气,连车子都少得可怜,更别提年味了。
即便如此,也抑制不住孩子那股欢快的过年劲儿。为了配合儿子的节日心情,我早早地买好了春联、彩灯等装饰物。上班上到除夕前一天,中午下班后回到家,我对儿子说:“果果,明天就过年了,你跟妈妈一起来装饰下家吧?”
小伙子大声吆喝一声:“哦!要过年咯,要过年咯!”,然后斗志昂扬地过来帮我的忙。
我们首先一起贴春联,我打开门,自言自语道:“贴春联的话,那需要一把凳子耶……”,我话还未说完,小家伙立马从我身后钻回房间,用他小小的手搬着一把大大的凳子,脸涨得通红地叫着:“妈妈,我帮你搬凳子来了!”。
我要过去帮忙,他还不让,硬是帮我把凳子挪到门口了。
于是,我踩在凳子上,开始贴春联,他就愉快地为我打着下手。我们一起贴好门口的春联、门上的“福”到,挂好了彩灯。
因为要试一试彩灯的效果,我故作神秘地对儿子说:“你想不想提前感受下过年的味道。”
儿子拍手叫好:“想!想!想!”
当墙上的彩灯亮起的一瞬间,儿子兴奋地跳了起来,“哦!过年咯,过年咯!”
那灿烂的欢快声像极了童年的自己。
小的时候,我们也这般盼望着过年的,期盼着过年的大红包,亲戚朋友来家里吃饭时的热闹劲儿,烟花炮竹、龙灯锣鼓响彻天的节日气氛……
那时候每家每户把过年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家庭盛会在准备,那种热情一点不输如今大家过圣诞节的热度。
不做中国式巨婴,把快乐“年味”传给孩子
小时候家里过春节时,妈妈很有讲究的。腊月24日过小年(我家乡是这个日子,据说有些地方是23日),家里便开始大扫除,特别是厨房卫生一定要彻底搞干净,因为这一天也是灶神的生日,要让灶神爷过一个干干净净的生日。
过了腊月24日,老人传下来的传统是,碗碟杯之类的易碎品要轻拿轻放,因为这个时候摔坏东西是不吉利的。
这些带有仪式感的部分反而成了如今自己回忆起来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少了仪式感只剩吃吃吃的春节开始变得索然无味。
除了环境上、思想上开始准备神圣的“年”到来,物质上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妈开始蚂蚁搬家一样地往家里添置年货,一会儿买回来几条大雄鱼,一会儿又买回来两只鸡……家里的冰箱渐渐地就被鸡鸭鱼肉填满了,而我们最关心的却是买了什么好吃的年货。
小时候,妈妈会把一些我们特别喜欢吃的年货放到另外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以防我们偷吃,但这也给我们增添了不少惊喜。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围坐着看电视,妈妈会端出来一盘年货,里面全是我们特别喜欢吃的零食。
“哇!老妈,你什么时候买的呀?放哪里啦?我们怎么都不知道呀!”
“告诉你们那还能留到今天咯!”妈妈每次都得意地笑起来。
妈妈得意的笑容,儿子天真的笑容,恍如隔世,又近在咫尺!
中国年,在我们这一代已经长大的孩子心里,有着一种特别的滋味,像一瓶珍藏多年的酒,很想打开它来品尝,却又怕喝完就再也没有了;像第一次收到的那封情书,会怦然心动,也会担惊受怕;像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似有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说起!
当我们经历过聚散离合的世事变迁,完成了从孩子到父母的角色变换,这个年味既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之家庭团圆的传承,也承载着父母对孩子那份浓浓的爱,家之温暖便是如此吧。
在即将到来的中国年,无论我们觉得过年多么无趣,请把一个快乐的中国年传给我们的孩子吧,带着对家庭长辈们的尊敬之情;带着对家族小辈们的宠爱之情;带着孩子去体验那些年爹妈享受过的快乐年味……
这是缅怀已逝的美好童年,重新让自己找回年味的最好方法,也是拒绝做一个中国式巨婴父母最好的宣言!
☻ 本文为公众号“果粒橙妈咪”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尊重原创不易,转载需注明来自“果粒橙妈咪”公众号,作者:33。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