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95天
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
不要陷入“等死模式”当中。
花时间来纠结、苦恼,这种成本叫做等待成本;花时间来尝试,所付出的成本叫穿越成本。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就会陷入一种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模式就叫做“等死模式"。
试想自己有没有想做某一件事情,却纠结个半死,顾虑这个,又顾虑那个,最后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而最终成为自己心里一个无法释怀的心结。
记住,一旦察觉自己进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马上行动。哪怕是最坏结果,也好过在等待让你自己身心俱疲,反而“早死早超生”。虽然穿越会有短暂的痛苦,但等死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战胜拖延》一书讲到: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拒绝做一个“开始爱好者”。
“开始爱好者”是把开始当成结果的人,比如:终于下定决心报了个英语班、健身班、瑜珈班,便幻想自己不久的将来便会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一个健美的身材或者一个优雅的体态。
事实上,“开始爱好者”的步伐基本上止于开始的不久,他们擅长的只是开始,并非行动。
我也是一个“开始爱好者”。因为想做的太多,待到真正去做的时候,一遇到困难就很容易退缩,比如囤课程,看到这个想学,看到那个也想学,结果什么都是半桶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从一而终,一本书可能从来没有完整的翻到过最后一页。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讲到一个美国朋友跟他说过一个约会的原则:
在社交场合认识的男孩女孩,拿到对方联系方式以后72小时之内,都不会给对方打电话。因为这被认为是一种尊重。72小时之内,你对对方的感情都只是生理冲动和激情。但如果3天以后,你还是情不自禁,那么就好好好投入这段感情吧。
我们平时在网购也一样,看到想买的东西先别着急购买,先放在购物车里,等3天之后再去看,如果依然十分喜欢,那就果断地买吧,这也是避免冲动消费。
所以,想开始一样决策和选择的时候,等一下,再等一下,然后再等一下,只有那种不可抑制想开始的开始,才是会有结果的开始。
只要开始了,哪怕是最坏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三分之一。
我们所有的开始都源于为过去的不满意,所以当我们重新选择一个新的开始的时候,会陷入一种“完全主义谬误”中,希望这个开始能有一个最完美的开场,却是这样那样的顾虑,造成我们迟迟不能真正地开始。
就像我们翻开一本新的笔记本,准备记录一些自己的感悟、或者做笔记,都会非常谨慎地写出第一篇文章和笔记,因为这代表一个新的开始,我们都希望它是完美的,整洁的,逻辑通畅的,没有错别字的等等。
但这个完美主义会让我们迟迟不愿动手,要打破这个诅咒,我们要给你自己一个“哪怕是再坏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三分之一”的信念。只有我们开始了,也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坏,不是吗?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明白价格和价值的区别。
价格不等同于价值,一件贵的物品未必就适合自己;一件别人看不上去的东西,可能在自己内心价值百万。这世界最可怕的事,是我们把价格作为价值的判断。
价格来源于社会系统,价值来源于自我系统,我们丢失了自我系统,只剩下社会系统在运作,所以学会了用价格来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价格是什么,它是一套明确的标签,每一个东西都是明码实价,而我们就不断地用价格的高度来定义自己的目标,计划、事业、以及爱的人。
一个越强调价格的人,往往内心越缺乏对这件事的价值。
向生命发问。
每一天醒来的时候,望着天花板,对自己的生命发问: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抛开所有的人质问,不再去想我们所有的“应该”,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上,去问问自己:你这样一个人,活到今天,到底是什么在支持你?你希望成长一个怎么样的人?
也许你不会马上得到答案,或也许一两天,一个偶然的事件,会让你恍然大悟,只要你能经常向自己的生命发问,你总会找到答案。
管理好自己生命的三脚架。
生命是由自我、家庭、团体和职业三个支架组成,三角是最稳定的结构,如果遇到不平的地面,只要调节脚的不同长度就好。将三者平衡,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它成为最稳固的联动三脚架。
如果我们只注重其中任何一个,就会成为一个单脚架,一方面,生命在失去平衡,可能到最后连这唯一的支架都会失去,另一方面,找到另一个架子进行支撑,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了别人手上。
如果别人也是一个单脚架或双脚架,就会形成互相索取局面,如果对方是一个正常的三角架,那你的单脚架就会让对方失去平衡,只有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三角架管理好,那大家才能活得更好。
爱别人之前,请先将爱给自己。
想让家人幸福,自己必须先快乐起来。如果你没有爱好自己,那不管你曾经拥有多少的幸福、成功、这些东西都会很快从指尖流逝。真正的爱不是种给予,而是一种满溢出来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