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即育己,爱与自由是一段教育朝圣路。
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的两大任务:
一是清除三个障碍:完美期待、隐蔽的强权、下意识的唠叨
二是具备三颗心:同理心、谦卑心、无为心。
放下自己心中的那个完美期待,放下那个完美小孩的标准。只有放下心中沉甸甸的期待,才会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为宽广,也才有接纳孩子的心胸。
接纳孩子,首先不再需要我们只是用眼睛去看孩子,而是要我们用心去看,去倾听孩子。
昨天晚上朋友给我发了一个链接,中山一名十二岁的小女孩从自家居住的九楼平台跳下,因抢救无效身亡。在跳下之前她还发了信息在同学群,告诉同学们自已很累,明天大家可能就见不到她了。小女孩在学校是少先队大队长,成绩也非常优秀,据学校和家长反影当天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
朋友感叹,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孩子们却一点挫折都受不了,出事的还大多是成绩好的。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20个抑郁症休学家庭,他们多是优等生,也有博士后母亲,这个战场血流成河》
他们在病前大多是重点中学的优等生,自我要求极高。父母对他们也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从小各方面都很出色。可就是这种父母对培养一个完美孩子的期待,强势的父母们以为自己能控制孩子们的人生,不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动力,不接纳他们的不完美。结果当孩子病了,重度抑郁的时候才觉得,其实只要他们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快乐的生活就好了,能不能读名校,是不是很优秀又有什么关系。
每看一次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心疼那些生病的孩子们,他们触动了我内心对儿子的理解和愧疚。在儿子情况最糟的时候,也曾多次跟我表达活着没意思,有时真想死了的好。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没有家和父母爱的支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非常的迷茫,也找不到学习和活着的意义。
我和儿子都是幸运的,他选择用不听话对抗来提醒我们,他的心里很痛苦,他想做让大家都满意的好孩子,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做不到所以想放弃自己。我选择走进心里学,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去看到儿子和自己的内心,去修复过往的伤痛。
当我用爱和欣赏而不是用挑剔和指责去对待孩子的时候,他也因为有了爱的支持和自由的空间而不断的去尝试,探索自己的世界,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放弃控制不止是给孩子空间,其实也是给家长松绑。只有不计较小事,给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养成真正的自觉性,从而管理好自己。
放下做完美父母的焦虑,允许自己做的不好;放下对孩子的完美期待,允许他们犯错,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相信人性都是向上向善的,让他们的成长是因为自己内在的动力。
孩子需要更多时间探寻生命的意义。我要慢慢走,陪他看看风景,做他情绪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