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单重复
“从前,有一棵小树,树上长满了小小的叶子……他的四周也有许多小树,他们也都长出了自己的小叶子。”
通过简单重复的形式描写展现主体。
2.设定结局
“小树肯定会长得又高大又强壮。”
一开始就告知结局,给读者一种探索过程的欲望。
3.引入规律
“天气越来越冷,树林里所有的叶子都开始变色了。”
慢慢引入新的元素,推断事物发展。
4.抛出悬念
“可是小树不肯,他紧紧抓着自己的叶子。”
制造意外,一波三折的开端。
5.深化问题
“如果没有叶子,他怎么办?”
把意外进一步深挖,导向线索。
6.固化强调
“小树还是紧紧抓着自己的叶子。”
继续把情节往反方向拽,牵着读者的心。
7.对比反差
“其他的树长出了鲜绿的叶子。”
有对比,才更明显。
8.旁观角度
“你一定做得到。你准备好了吗?”
用旁观者的角度,再来深化问题。
9.重新审视
“小树仰望着其他的树,看它们的枝干高高的伸向天际,他记得那些树以前跟他一样小。”
纵向对比,看到反差,从内心开始审视自我。
10.首尾呼应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从前有一棵小树。”
开头与结尾用同样的模式,却是升华。
看似一本描写自然规律的书,却可以读出不同理念来,得到和失去并不是两个对立的点,它们可以互相融合,有时候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更多 ,才能成长。
《小树的四季》[美]罗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