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好像自己命里注定做任何事,都必须得多来几遍才成。
今天考科目二,二十几个人考,六个没过,其中就有我。
五个项目,两次机会,我都死在第一个项目。好歹练了半个月,零下十几二十度全天站在外面,每个要命的冷酷早晨,挣扎着爬起来,就这么一个奔头:一次过了它!因为关于自己是盘回锅肉这个宿命论,已经一次次地彰显了他强大的威力。
一
第一次正儿八经地了解难过这件事,是小升初。县里有去考内初班的机会,我们班派了我和另一个回族女孩去,并寄予厚望。后来成绩出来,老师跟我说,她第一,你第四,只取前两名参加体检,没问题的话就过了,如果前两位都出问题,你才有机会,体检费很贵,你看要不要去。
我哭着要去,爸找人借了钱,给我交了体检费。
照片要得急,爸就带我去县里照速取的照片。照完相路过教育局,看见有个公示栏,里面贴着我们的成绩和名次。
原来录取是按民族分类,每个民族各取前两名,她排在回族第一名,而我在汉族第六名,细看才发现,我们的分数竟一模一样。
这时候爸爸才告诉我,教育局打电话告诉学校一个第一名一个第六名,我们多少有些竞争的意味,老师怕我难过,才说我第四名。而老师不知道的是,我们考了一样的分数。
村里的学校小,升初中后仍旧是这个老师,带着原班人马。不同的是那个回族女孩如愿去了内初班,而我则继续留在这里,一遍遍地回答大家的疑问,接受大家重复的安慰。却没办法向人人解释,我们考了一样的分数但为什么我却失之交臂。
二
我的第一年高考成绩超出一本线近三十分,估分也准确,刚好赶上教育改革,第一批有四个平行志愿,按说已经有了极大的便利,但我还是以两分之差落榜了,征集志愿放出来,省内的高校都能进,只是专业有限。那时心气高,也想出去看看,根本没想过要留在本省读大学,就放弃了补录的机会,决定复读。
第二年成绩出来,并不如第一次考得好,我没了去年豪赌的勇气,认命,去了第一年不肯去的省内高校。
三
大学里有学姐来推销导游培训班课程,八百多块,我和另外两个舍友听得心动,就报了。
认认真真地学了两个月,踌躇满志地去考,三门过了两门,还有一门差两分。另外两人一个情况和我一样,另一个只过了一门。
我不甘心这么久的心血和这几百块钱打水漂,又和跟我情况一样的舍友考了第二次,仍旧都是最难的那门差两分。
我仍觉得遗憾,要去考第三次,这次只剩我一个人,去报名的那天下着大雨,大风吹断了一根伞骨。还没走到报名大厅,同学打电话说,你今天翘课伪造的假条被发现了,赶快回来吧。我咬咬牙,继续朝报名处走。
第一门考完我就知道我完了,一提交就能看到分数,和上次一样,差两分。我真想丢下剩下的两门直接逃走,但想想,好歹一年四次呢,剩下两门到60了就能保留一年成绩,下回只考这一门也行啊。就耐着性子做完,第二门还是本批次第二名呢,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我也不知道在执着什么,回去闷头睡了一下午,把能想到的所有题目写下来逐个找出答案,为第四次考试做准备。
一周后分数线出来,史无前例地降到了53分,正是我的分数!我通过了。
我今天并不是来炖鸡汤的,鸡汤可能会告诉你,你看,你一次做不好是因为功力不够,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也可能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你看,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
可是我刚刚从科目二滑铁卢,你这么跟我说是没办法安慰我的。
今天和我同去的前辈也没过,他说,你看,这样你会有点平衡了吧?
这才是安慰的良药。
我把我是回锅肉这些证据写出来,假如你也像我一样以前和现在都这样在某一件事上一遍遍地回锅,真希望你能在喝罢别人的一大碗鸡汤后,能从我这个回锅肉身上找到平衡和安慰,知道你并不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