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01 丹霞地貌的由来
丹霞地貌于1928年由我国地质学家冯景兰教授首次提出并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广东韶关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
2010年8月,以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六处丹霞地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对世界地貌学的重大贡献。
从2006年至2018年,我参与了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规划和建设。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是恐龙及恐龙足迹化石、木化石和丹霞地貌。
工作中,我对丹霞地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平常注意收集丹霞地貌的相关资料外,我还自驾去考察过贵州赤水丹霞、湖南崀山丹霞、广东韶关丹霞、广西桂平丹霞、张掖冰沟丹霞、陕西龙州丹霞等。
丹霞地貌在旅游上属于地貌类景观,具有非常美的视觉效果,观赏性极强。所以各地纷纷将丹霞地貌开发建设成为旅游景区。
丹霞景区中,丹霞奇观很多,比如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的三轿石、望夫石、贵州赤水的蜂窝状丹霞、湖南崀山的一线天、辣椒峰、陕西龙州的波浪谷等等。我所见到的丹霞奇观中,真正称得上惟妙惟肖的,只有三处,分别是人面像、阳元石和阴元石。
所谓惟妙惟肖,就是逼真,形似神似,看什么是什么。绝大多数游客第一眼看到它,就知道它是什么,不需意会,也不会产生歧义。
不像有的景区,导游指着某一处景观对游客说,“你们看,那多像什么什么东西?”游客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了一阵,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名堂,总觉得有那么一点像,又不那么像,反正似是而非。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人面像、阳元石和阴元石,是典型的象形景观。包你第一眼看到就会伸出大拇指,“哇塞,真像!”。
02 人面像
位于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老瀛山景区。高达30米的人面像是砂岩经差异风化形成,额头饱满,鼻梁挺直,轮廓清晰逼真,目光炯炯有神,凝视远方。尤其是他的五官匀称,符合人体美学比例。凡来此地的游客,无不惊为天神,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03 阳元石
位于广东韶关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是由丹霞石柱发育而成,形态逼真。最初它和阳元山大石墙同为一体,被垂直裂隙切割,后经风化作用,使阳元山与阳元石之间裂隙不断扩大,最后与石墙分离,在经年累月风化作用的打磨下,形成目前的形态。阳元石高28m,直径7m。
04 阴元石
是广东韶关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又一奇特的象形景观,与阳元石遥相呼应。上部为红色砂砾岩,下部为红色砂岩。红色砂岩上存在垂直裂隙,地下水曾沿岩石内部的垂直裂隙渗流,冲刷成为竖向洞穴。外表又经风化与坡面流水的改造,形成了如今的形态。岩石高4.5m,竖状洞穴高3m,宽3-15cm。
写在最后:丹霞奇观是岩石经长期风化作用形成的,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我们在欣赏它美的同时,更应注意对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