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见过他,他的故事都是从他的儿媳那听来的。他的儿媳是当初极力维护婆婆利益,强烈对抗的卫道士角色。儿媳每次讲到这个故事,眼中的不以为然无法掩饰。然而,我还是一次次的被这个故事,被这个故事里男人触动着。
老人是曾经的军医,一手推拿手艺让他在野战部队如鱼得水,他的儿孙们也随着他享受着部队的庇护,孩子们没什么本事,曾经的部队大院的便利成为他们后来津津乐道的往事。那时,家里的人得了病,自然有妙手回春的爷爷解决,并且他还教了三个徒弟,都是家里的儿子、儿媳,愿意学,便跟着学,也不热心,也不拒绝。学艺的深浅,各有不同。
后来,老人退休了。只身远走去他乡行医。据说身畔一直跟随一个老太太,照顾其起居。老人一年中难得回来一次,一般都是过年回来,或者从前的单位有事了就回来一次。家里的事也不过问,任由孩子们自然发展,似乎就算见面,也看不出对儿女有多么深厚的情感。
有一年,老人大约七十多岁时,跟老太太提出离婚,全家愕然。儿媳更是站出来提出很多方案保卫这段婚姻。后来,老太太提出,同意离婚,但是要付50万赡养费,老人不服。最后两人对簿公堂,老太太对着法官哭诉她的不易,法官最后说,你们还是回去商议一下吧。起诉于是不了了之。
那一次,商定每月给老太太生活费一千,余者一概不管。后来,单位购买经济适用房,老人出钱之后,生活费自动变更为一年一万。虽物价不断飞涨,数十年不变。
后来老人还是每年回来至少一次,至多两次。两个人曾经为谁住主卧有过微妙的争夺,老太太完胜。
老人吝啬于为家的任何金钱付出,尽管家人会寻着一些由头,比如结婚了,生子了,考学了等等去试探,老人就漠然的拿出来一点,不给别人看,也不在乎家人是否满意。
如今,老人83岁,老太太84岁。风浊残年,老人依旧在异地奔波,老太太依旧愤懑着自己的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