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你果真变态
昨晚10点多接到一个任务,要做一个调研报告,只是没有说要什么时候提交。
忙完手头的事情,已经是凌晨快一点了。想着睡觉,又意识到有个任务没有完成,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早完早了。
于是,0:45开始,坐在厨房的地板上,就着地暖的温热和锅炉的“嗡嗡声”,一直忙到3点多快4点,提交了报告。
收到秒回:“你果真变态!”
如果这是变态,偶尔让这种变态来得更猛烈些吧。总结一下:
001 全情投入
从收集信息,到整合到最后做出分析报告,整个过程无比专注。
002 原来我可以
调研报告其实没有说明要达到什么目的,但是,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意识到应该努力和着力的方向。后面的信息整合更有的放矢,还结合了自己的经验和读书所得,尽可能公允地给出提议。
自己提假设,再去验证。原来,我真的也可以做到。
161、读书清单
《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司马贺
001 符号的6种功能
输入、输出、存储、复制,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
002 物理符号系统的1个假设和3个推论
一个假设
任何一个系统,如果ta能表现出智能,就一定能执行以上6种符号功能。反过来,具备上述6种功能的任何系统,能表现出智能。
三个推论
人具有智能,ta就一定是个物理符号系统。
只要计算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ta就一定能表现出智能。这是人工智能的基本条件。
既然人和计算机都是物理符号系统,我们就能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活动。
但他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原理来进行活动。所以阿西莫夫在《不羁的思绪》中提到人类是否会被机器人替代时,乐观地说:
“取代问题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取而代之的,我们将会看到的乃是一个互补的问题。人类和电脑可能形成一种共生的只能,它比二者各自单独发展要奇妙得多,共生智能将打开新的视野,从而可能达到新的智慧高度。”
003 任何科学理论的最有力的支持,就是对观察到的事实能够给予解释
理查德·费曼也说,要判断一个想法的正确性,唯一的原则就是实验或者观察。有了新的想法,可以进行测试或者实验,再得到新的经验。
除此之外,还有彼得·德鲁克的回馈分析法;以及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中,讲述“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之记录时,提到的一个方法之一,就是记录自己思考的过程,通过反思日志,让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提升智慧。
在思考和行动中对自己的认知不断地进行迭代和升级。
推荐一个小讲《学会观察,去寻找更有意思的生活》,有功夫的可以去找来听听看哈~(不要问我在哪里有,自己想办法能够找到的事情,就表开口问别人了)
004 人脑的基本功能
单进程:人只能同时想一件事,做一件事,人是单线的系统。
这个系统只能进行有限的计算。
这个系统必须能够发展多方面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多维度、多层次的需求。
它能够处理突发的意外事件。
162、面对巨人
今天刷了一部电影《面对巨人》。分享一段最震撼的画面吧。
橄榄球队的Brock扛着体重145 斤的队友,仅用手脚着地爬完全场110码,在此期间,他的教练喊了:
17次“对了,就是这样”
15次“加油”
23次“别放弃”
9次“尽全力”
48次“继续”
Brock:很痛
——教练:别放弃,要尽全力
Brock:他很重
——教练:我知道
Brock:我快没力气了
——教练:再找更多的力量
Brock:很痛
——教练:我知道很痛,继续
Brock:我的手臂像火在烧
——教练:让它烧
Brock:太困难了
——教练:不会太困难,继续加油
无论生活中是否真的有一个上帝与你同在,但是,你完全可以全力以赴、认真生活,做自己的“上帝”。
今天,你有没有特别认真地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