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生命追问人生
高建龙
我深信墨西哥诗人帕斯对于诗的观点,“诗是不可解释的,然而并非不可理解。”读高少平长诗《我是什么人》,我品味到这首诗的语句流畅,文字清新,诗句似高山流水,如天上行云,同时又有一点沉甸甸的感觉,那便是诗的深度。“我是什么人?!”,是对生命的思考,是对人生的追问。
年届花甲的老人,不写诗已二十余年,只因他人的一句斥问,“你是什么人?!”便把“我从昏沉中炸醒,”问天问地问父母,问学校问社会问朋友,问自己“我是什么人?!”全诗语言自然纯朴,如清风细雨般娓娓道来,无华丽辞藻,无矫揉造作,无无病呻吟,似一股来自山间的新鲜空气,有一种执着的追求精神,充盈着火一样的热情。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用诗看人生,看社会,看自己的窗口。
这首两百余行的长诗,使人在阅读中接近作者的心脏,体会作者的灵魂,品味诗歌的魅力。对诗人而言,词语及其运用方法比思想和信念更为重要。耳顺之年的诗人早已“冲刷出千山万壑//满脸的沟渠纵横。”却还一再地追问自己“我是什么人?!”从一次次追问中,诗人的思索一步步深入,境界一步步提升。百年之后“返还给这世界的//是垃圾还是精品。”“甩一甩衣袖//里面是藏污纳垢腐臭的灰尘//还是香草芬芳、月白风清。”“我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到何处去?对社会,对事业,对朋友,对亲人,我“躬身而自省//扪心而自问。”在一次次叩问中,给予读者更多的平静和细致入微的深入思考。
长诗洋洋两百余行,通篇都以传递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人生观为主旨,却不见半句枯燥乏味的说教。只是在一句句貌似作者自言自语,自问自答中把真善美假丑恶逐一罗列,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注入读者的心田。这也暗合了老子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道德经》开篇第二章便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善与恶相处都是在矛盾统一之中,两者相互运动转化,事物的矛盾根据内在的规律而变化。以现代哲学的观念来看,诗人只是着力于强调内因的作用,使向善向美的良好愿望如水到渠成般深入人心。
“我是什么人?!//是狐狸一样奸诈狡猾//还是猪一样肮脏愚蠢//是羊一样善良温顺//还是豺狼一样残暴凶狠//是猫狗一样懒惰//还是牛马一样辛勤//是孔雀一样虚伪//还是天鹅一样忠贞。”人最满足的享受不是物质的占有而是灵魂的依托,很多时候,宽容和忍让就是美德,就是享受。“仰望高远的天空”“太阳下独步孤行”的诗人,深入浅出地阐发了普通意义上人们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创作手法上平中见奇,效果上悠长深远。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时不时地问问自己,我是什么人?对灵魂多一些关怀,对精神世界多一些寄托,那我们将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自愿的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