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通译】
曾子说:“士大夫不可以不弘扬刚强坚毅,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死而后已,难道不遥远吗?”
【学究】
每个人生命价值不一样,社会精英人士不但要管好自己,更要弘扬社会正气,把传播正能量作为自己目标任务,而且作为至死不渝的责任。
一个有了目标的人就没有区别心,愿意主动去实现目标,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节气,更是有策略的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正能量传播。同时要明确这样的生命价值和愿景展望,对于每一步过程加以支持和修正,最后得以实现,那是一间艰苦卓绝的事业。
曾子这里提倡的思想与佛教大乘思想是一种姿态,那就是不但自渡,更要度人。这才是真正的行证和社会责任。
【原文】(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通译】
孔子说:文明繁兴于《诗》,立足于《礼》,成就于《乐》。
【学究】
古有四书五经,四书是学习的戒律,五经是修行的精要,读懂四书五经,不再看天下糟粕书。孔子竭力编写五经而使华夏文明有了经典的传播主题。《诗》《礼》《乐》三径是礼仪文化的核心,也是传播周礼制度的关键。
《诗》经华美广博,接近人们生活实践,歌颂各个阶层的生活乐趣,自然容易得到大家的喜闻乐见,也容易点燃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可见孔子非常懂得因材施教,也只有大家喜欢才会得以普及。
《礼》经是规范社会制度的纲要,人离开社会就容易孤独,所以人是社会群体性生活的动物,那么如何在社会中相互融洽,相互支持,又能快速化解矛盾,那就要好好学习《礼》经,唯有此才能使自己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乐》经是成果获得后的人们一种喜悦表达。华夏文化始于农耕文明,自然对天气的好坏顶礼膜拜,每年到了收成季节,大家都要开心庆祝,感恩上天风调雨顺,也彼此鼓励和享受美好的收成。只可惜《乐》经流失,无法想象当时的社会庆典气象,看看现在的庆典实在无法恭维。
【原文】(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通译】
孔子说:“老百姓可以使他们根据我们意志去执行,不可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究】
这里孔子提出的观点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这不是愚民政策吗?既然孔子提倡社会礼仪,为何要有此区分,阶级性是不是太明显了呢?
这里有两个前提:第一.士大夫和君主们所有的决策都是为大众百姓;第二.整个社会制度使大众分工明确。这样才使这句话成立。至于后人拿他为自己找借口,实在有辱孔子的本意。
当时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读书人又少,那些精英阶级为了快速管理社会次序,必定会产生许多社会层级,透彻说就是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们学古不拘泥于古,也不可错误曲解古人思想,客观呈现,相得益彰,才是读书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