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无处不在,愿你的心灵从未受过伤害!
Part 1
放在我旁边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我本能的拿到手里,在划开屏幕的那一瞬间,我还在想会是谁找我呢?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条微信群里发来的消息。这个群很特殊,里面全是我的熟人,但这个群却不怎么活跃,可一旦活跃起来,真的会“吓”你一跳!
这里的聊天话题大都以一个小笑话开场,主导人是我堂哥。一旦开场,群里的各种微信头像就开始窜动起来,好似要下暴雨前,洞里的蚂蚁们纷纷出洞一般。群里最热闹的时刻,莫过于领红包。但大部分时候,聊天话题主要还是掌握在那几个“踢主场”的人之间。
Part 2
这个群里,几乎都是已为人父或人母的角色,我自不当然是个例外。在我还尚不能体会做父母的感受的境况下,伴随着朋友圈或者其他分享平台的晒娃信息的轰炸后,我本以为这些足以构成有娃一族们的生活常态,却发现其实一切都还远远没有结束。
群里经常会不经意间收到一张关于某家孩子生活近况的照片,亦如朋友圈里常见的一样,是关于孩子的吃饭照片,亦或是孩子游玩时的搞笑照片。其他情况,要么是孩子的成绩单,要么是孩子在学习某个兴趣班,再要么是关于孩子在家干了一件让爸妈特别高兴或欣慰事情的照片。对于我这个还没有孩子的人来说,衬得我是那么的才识学浅,但我真心没弄懂!
Part 3
我不知道我们的上一代或者上上一代是否从小带着比较一路成长,但我深知我们这一代确实是在比较的“沃土”里长大的。只要一提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会是那个让自家孩子不屑,让自家父母羡慕的对象。
我们小时候讨厌父母把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也深知被比较的“痛苦”。或许在父母们看来,没有比较,不看到其他孩子做得比你更好的话,你可能就不知道上进和努力,但这样做一定会产生正面效果吗?后来,我们长大了,有了孩子后,本以为会变得跟我们父母不一样,到头来才发现我们不过是他们的再版罢了。
小时候的我们,没有智能手机,连电脑都不大用。我们和亲戚之间的走门串户成为了大家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如果得知谁家孩子考试考了第一名或者取得了什么优异的成绩,大家都会第一时间给孩子送上由衷的表扬或赞美,孩子也备受鼓励。
现在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达,我们更倾向于向别人“丢”出孩子的照片,在得到别人被动的赞扬后,又调动起了某些人的比较心理,毕竟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也都爱听别人的赞美。这样来来回回,虽然没有战火的硝烟,但最后的实质却成为了一场“比较”的派对,主题是被恭维的父母,被比较的孩子。
所以,比较无处不在,愿你的心灵却从未受过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