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马慧娟,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一次培训课上,一位教授介绍了宁夏“拇指作家”马慧娟的故事:一个生活在大西北,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凭借用手机写作,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全国人大代表。
出于好奇,我从网上搜索了马慧娟的作品。《被风吹过的夏天》《乡愁》《农闲笔记》……这些散文读罢让我沉浸其中。文中记录的都是发生在她身边的生活故事,诸如剪羊毛、修渠、外出务工种树,这些在我们看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在她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惟妙惟肖的描写,简单质朴的情感,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让人耳目一新,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写就的,这也让我不得不佩服她异于常人的观察力、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还有迸发出来的对写作的炽热的情感。
为了写作,她骑车40多里地去县城“蹭网”、为了省流量开始每次只写几十个字、摁坏了7部手机,也因为写作,不得不忍受家人的责问,别人的嬉笑甚至讥讽。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阻挡她对读书写作的热爱,有陌生读者为她送手机、为她充话费,还帮她投稿,这些都给了她无尽的动力,也最终促使马慧君走进了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
生活的困苦锁住了我们的躯体,但是精神却可以在字里行间遨游。这也许是马慧娟写作的最简单的想法。
当一个人真心热爱一件事,且这种热爱是无条件的,那么总会有无数的办法去做这件事。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努力;因为努力,所以收获。这让我想起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那群人,因为热爱,甘愿放弃世俗繁华,默默在角落里修补文物,传承历史。他们和马慧娟一样,深切的热爱着修补文物这件事,即使默默无闻,但是那些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文物却记得他们。
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唯有热爱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