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是时间性的布局,它的作用在于可利用适当的风险,但同时也会创造风险、利用他人无法使用的不确定性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
创造未来,不是为了确定我们明天应该做什么,而是我们今天应该做什么(或者说“可以做什么?”),今天足够辉煌,才能拥有明天,明天也才会有希望!
系统化开创新品类最直接的方式在于利用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断层,也就是这种不连续性带来了创新机会,从而造就了领导品牌的诞生!并以此作为迅速超越他人的最佳“技术”,伟大的管理者都将其视为不可缺少的“创新宝典”!
凭借“创新宝典”获得成功的企业,迄今为止一直都是存在的,而这些领导品牌的发展轨迹,唯一重叠的最佳技术就是“开创了一个全新品类”,并最终成为该品类中的领导品牌!同时,这种最佳技术为即将出现的事物指引了方向、规定了具体的形态大小!
正因我们讨厌欺骗,所以我们总是找理由自我安慰:
1、改变不会发生!
2、不掌握也可以成功!
3、其他人都是靠运气!
要知道,如果这么对待“创新机会”,那么你将永远无法抓住掌握这项“最佳技术”的机会,甚至最后拥抱你的可能只是“毁灭”。
每天都有管理者通过利用“最佳技术”不断的收获财富,他们在“高溢价空间”、“最低风险”、“媒体最多的报道”的环境中高速成长,我从世界五百强的排行榜中,随机找了一些品牌,其都是通过“系统化开创新品类”的方式,并在长达几十年中占据着领导品牌:
1、惠普
2、亚马逊
3、英特尔
4、迪士尼
5、联邦快递
以上这些品牌,除非发生毁灭性的战争或者流行性疾病,否则是很难改变其在该品类中的领导地位。
通过“系统化开创新品类”来成为领导品牌,是抓住创新机会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有人称之为“变革”、“架构重组”“品牌战略”“梯级战略”,虽然在此之前无论它拥有多个名字,但实际上直到今天它的定义才足够完善、明确,才被他人完整利用。同样存在于外部经济结构的变革、创新、重组、战略,实际上它们第一个首要前提是管理者必须主动的打破原有概念,而不是单单抓住发展趋势就可为之。
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并非是让固有的思维模式发生改变,因为一小部分人群是很难真正影响到外部群体,像爱迪生、西门子这类人物几个世纪才会出现一两位,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借用了先前的知识理论,对于既有知识的恰当的运用,所以最终获得了成功!
在对创新机会投入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有些对“系统化”无从了解的管理者,对其产出预期往往存在“过早”、“过多”、“过量”等情况。这部分管理者之所以对产出预期有错误期望,是因为其关注点始终停留在内部。其实管理者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外部,不断根据外部市场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虽然不确定性和风险是存在的,但创新机会一旦抓住,远远比解决了风险跟不确定性更有价值。
起初,我们确实无法知道它的影响会有多大,但是,我们可以非常有把握地说它肯定会有影响、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可用的结论,这些结论迄今为止仍然适用,而且,我们论述它的作用及影响,这对我们是有帮助的,因为我们要运用它,并借此产生经济效益!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1、我们现在必须掌握“系统化开创新品类”的知识,虽然无法确定它在未来是否是最完善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它的确是最先进、最具潜力,最完善的,而且我们必须运用好它,并以此抓住创新机会!
2、管理者倘若能够对其进行准确描述,这种突破有益于将企业带入全新的领域,同时也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重大的创新机会将会产生长期的影响,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为“深入人心的文化”,表现为人们意识上、行为上所发生的变化!
现实中,管理者似乎很少会这样问自己:
“这种变化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如何改变现实企业中的组织框架结构?”
“新兴市场频繁出现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我们的顾客、产品、整个企业来说,它意味着什么呢?”
倘若把变化视为机会,对于管理者来说,它意味着可以从中获取到新的机会!而人们应该始终寻找的另一个方面的创新机会,也就是前文提到过的“系统化的开创新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