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一幅画本身体现了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中国画起源西汉候子墓帛画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其与西方绘画不同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书法,仓劲有力,雄浑生姿,体现绘画功力,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故所谓国画画面,诗书画印构成一幅画,其中彼此让位,取舍,互补起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就画论画那就片面至极,与西画无异,等同于盲人摸象。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