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看到好多人感慨,包括给很多大学生做指导都说:这个时代不是你努力就可以获得你想得到的东西,比如有人很努力如果没有爸妈这一辈的支持,这一辈子都是还买不了房和车,所以我们作为年轻人也是很无奈,在年轻的时候也不太想喝鸡汤,就是以后都会升职或者加薪。
他们的说法不禁让我陷入沉思。后来我想到了我认为可以解释和回答的答案。首先我觉得发出这种声音的,我想大多数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心境呢,我觉得就是不愿意付太多责任在生活中,仅仅是有想法把他当成一项工作和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信仰去做,那我觉得很容易确实就是被固化,或者阶级难以跨越。在我看来,过去很多先辈在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时候,真正的心里有信仰,走在前线去打赢每一场仗,我认为他靠的是勇,还有内心的一种崇高的信仰。再后来是奔小康,让每个人都富裕起来,所以这个思路在当时的年代是可以走的通的,对于父辈来说,仅仅是顾好自己的小家,就可以满满的奋斗动力。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我想如果仅仅是靠家庭给予的动力远远不够,毕竟我们未曾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辛苦,和劳累。就拿我自己来说,家庭很普通,但是我也未曾有感觉深刻的体会到爸妈的辛苦,以及家里的贫困到达带来什么严重程度的后果。所以变得更加能够理解现在年轻人的迷茫,躺平和佛系背后的心理状态以及刚刚好恰逢那么多的好玩好吃的,就是在过去中学时代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快乐,所以一时半会陷进去了。这是一种无形的战争,我们和这样的一种人性不断在战斗,如果战斗胜利了,我相信这绝对是信仰的胜利,也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富足的胜利。
如果仅仅培养起来的是打工者的思维,我想很难发展,但是是一个创业者的思维,是一个攻坚克难的思维,有担当的思维,我想面对当下的时代,我们并不会太过于恐慌和茫然。而是更多的懂得一种笃定!而这始终也将会是教育该增加的一部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不是单一化的成功,一元化的成功,敢于追求自己内心所属的,心之所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