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老,这是生命无法逃避的现实,医疗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我们要经历比以往更为漫长的老年生活,但养老问题越发严重。
玛蒂最后一次开车以失败告终后,她长叹一声拿出小本子,上面写着那些她已经做不到的事:洗澡,穿衣,上楼,拿包包,弯腰。九十二岁的生日聚会,玛蒂宣布自己决定在两个月后结束生命,她从三十年前开始准备,不断地告诉她的孩子们,当她的体力不再,当她的生活变得沉重艰难的时候,她宁愿选择体面地离开。
玛蒂的家人非常抗拒她的决定,指责她只顾自己,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儿子皮耶认为她只是病了,需要接受治疗;女儿黛安想接她一起住,便于照顾,玛蒂拒绝了。
玛蒂小心翼翼地整理她最珍爱的小玩意,仔细包装,贴上便利贴,写上注意事项,房子一点点变空,胖胖的女佣要帮她洗床单,她说没人应该帮别人洗脏东西,人一旦不能保持干净,就该离开了。
家人都不理解玛蒂,她没有反驳,只是不断地重复:“你们都不懂我,我快没时间了,之后就太晚了,我没力气了“,玛蒂晕倒入院,她在医院里跟赶来的皮耶和黛安说:”我不要死在医院,我一直很痛苦,我的身体在退化,我像小孩一样尿床,我希望你们能让我平静地离开“。
黛安理解她,但她做不到,直到玛蒂撩起裙子,露出她的老年纸尿裤,黛安妥协了,帮她溜出医院,两人一起喝酒,品尝美食,飞驰的车上,两个人笑得越发灿烂。
死亡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在南美的热带雨林中,有一个名叫迪萨那的部落,他们认为世界是个恒定的能量体,它在万物中流动。因此,一个生命的诞生就招致了另一个生命的终结,同样,每一个死亡也带来了另一个生命,世界的能量就这样保持着平衡。
生命的最后阶段,玛蒂在停车场接生了一个小婴儿,即将离开人世的玛蒂和新生的生命相遇,人类就这样代代相传。
玛蒂一直不断跟家人强调,她这一生没有遗憾,工作圆满,子女都很体贴,但时间到了,她该离开了。玛蒂陪伴丈夫度过最后的时光,亲眼看着他只能躺在床上,依靠各种管子维持生命,她不想经历这样的折磨,我们不能强迫别人活着,玛蒂想在还活着的时候死。
黛安和皮耶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态度,皮耶坚持认为玛蒂的决定非常自私,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但皮耶的做法没有考虑玛蒂的感受,甚至令她更加伤心;而黛安经历痛苦的挣扎后,坚定地站在玛蒂的身边,陪伴她,一起回忆过去,处理家具,甚至载她去见初恋的最后一面。
《最后一课》改编自法国前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母亲蜜海儿·若斯潘的真实经历,蜜海儿是ADMD(争取死亡尊严权利协会)的成员。如何面对死亡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我们只有在它真正来临之际才会开始思考。
当生命不再有任何尊严,它还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最重要的是尊重别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