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正好各个省份公布大学提档线,人数没怎么变,分数线却一年比一年底。值得注意的是,高分的永远是那么高分,普通本科线却一降再降。这中间出现了很大的断档,除了考生人数减少,大学扩招,我想应该还有别的因素。此时大前研一的这本《低智商社会》吸引了我。
书籍简介
书中前几章都是在列举一些现象,比如选过自民党的选民时隔两年毫无缘由的改选民主党,仿佛失忆了一般。比如电视上充斥着竞赛类搞笑类节目,民众对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等等。看过之后觉得,在中国,某些方面我们似乎比日本人更漠然。对于一些事情我们无力改变,只能在网上编段子来吐槽。如果吐槽也是一种关注的话,对于许多问题我们更是连想都不去想。比如书中提及的增值税(VAT),我们和日本人并没有什么差别,都只是按章程办事,没有想过合理与否。还有作者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这也是我们共有的困境。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写于十年前,但对于中国现在所处的位置,还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我的读书笔记也主要是针对教育部分的思考。
关于教育
作者书中提到,现在许多年轻人只关注自己身边三米之内的事情,低欲望,低要求,追求友谊,胜利这样的小幸福,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小确幸”的东西。年轻人缺乏生活欲望,因为不需要十分努力也能过着不错的生活,吃着快餐,上着网,不需要买车买房,以很低的生活成本过着低质量却满足的生活。而物欲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宣扬“小富即安”最终造就了大量目光短浅的人。在二次元这一代人被称为“平成势力”,或者说“平成废物”。
日本的工业时代教育体制于现在不同,那时的教育虽然也是“偏差值教育”(类似于中国的唯分数论),但是年轻人都是为了将来拼命的努力,为了上更好的学校,为了找到好工作,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取得成功而不断地努力着。十分契合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情景。
作者写道,这样的教育熏陶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而这种怀疑是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人,也是没有思考能力的,他们和技术熟练的工人一样,只会处理问题而不会思考。这与十几年前中国教育界开始的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如出一辙。现在不仅中国,全世界有战略眼光的国家都在互相学习,寻求新的出路。
作者希望通过教育改变日本低智商社会的现状,他认为,大学本来就是“高等职业培训学校”,可是文部省却把大学变成了一个学术性场所。我不能完全认同这一点。
社会是需要有高端学术人才的,不然社会就不会有长足的发展,每一个新理论的提出,一项新技术的问世,都会给生活带来改变。如果没有学术研究,就不会有新技术的应用,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跨越就无从谈起。不过就中国的现状而言,我们并不需要所有人都去从事学术研究。最近三年中国高考报名总人数都在940万人左右,全部都去学术工作是不可能的,既有个人意愿的因素,又有客观条件的约束,不是每个人都有学术潜质。一小部分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剩下的大部分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才能使人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这正是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口号提了几年,实际动作却不多,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在往综合类大学靠拢,盲目扩招,降低录取标准,与改革目标背道相驰。
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如果要向创新型驱动转变,势必需要大量高精尖技术人才,900多万考生,九月份开始,会有多少毫无学术潜质的学生会在一个普通的学术类大学尸位素餐等待毕业即失业的结果?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们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呢?
关于投资理财
此外作者还提到另一个十分瞩目的问题,日本人热爱储蓄,不会投资和理财。这一点中日不相上下。中国有钱人不少,却不会投资,普通人明知钱会缩水也只能存在银行,而有闲钱的人却不知道怎么投资。所以很多人选择炒房,有居住需求的反而买不起房。还有一些人因为集邮,私募基金,投资失败等被骗的倾家荡产。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称之为资本,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培养“财商”,也是中国急缺的一门课。
总结
在最后,作者提出了21世纪高素质人才应该具有的几种品质:1. 能够进行“知识基础的共享”,关注时下热点问题。2.具有贵族式的义务,比如对社会贡献和环境问题的义务。3. 关注网络社会新动向。4. 多读书。
作者认为,低智商社会的形成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人们感受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和新动向的能力降低了。这一点我也有所体会,我本以为大学生应该是关注国家的大事,关注国计民生,起码对于国际国内新动向应该有敏锐的嗅觉,在此基础上努力学习,实现自我的提高的群体,然而并不是,可能是因为学校层次的原因,会思考这些问题的同学可以说凤毛麟角,大多数有上进心的同学也不过是想找个体面高薪的工作而已。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就是旅游,追星,追剧,运动,逛街,玩游戏,仅此而已。不过钱理群教授多年前就提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概念,我想我所看到的并非孤例。
当所处的大环境就是如此的时候,个人的努力和思考就显得格格不入,生活就是一种旷日持久的消磨,能够奋起反抗的人寥寥无几。作者指导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过作者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今年后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读完书,写了笔记,还没有完结,真正引发了思考,并且亲身去实践,才没有白读。
书籍评分 6
作者虽然提出了“低智商社会”这个概念,但是在引证和举例时,逻辑并不清晰,有重复的地方,整本书籍的结构也有些混乱,重点不够突出。
整本书中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和第十章可读性较强,别的部分实在平平。
阅读建议:统揽全书,细读重点章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