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里面有一句经典的话: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其实,能困住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婚姻,而是自己亲手堆砌的壁垒将自己围了起来。
自己被困其中,心有不甘,却又无能为力。
这个所谓的围城,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表面上保持着光鲜,背后却承受着痛苦。而自己却从未想要为自己寻求解围之道。
看懂了方鸿渐的人生,就会明白自己的“围城”所在。
能困住自己的“围城”,只是自己。
01 活在纠结中的人,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自己
在那样一个年代,方鸿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有过留洋的背景,可以说他的起点并不低。
但是,方鸿渐却因兴趣广泛,在上大学的四年里,换了三个大学,还不断地换专业。
就这样白白错过了留学的机会,导致自己到最后学无所成。
去三闾大学任职的时候,校长高松年只给他提供了副教授的职位,这让他的心里极其不平衡。
后来,他授课的专业缺乏参考资料,他自己也不愿意去提高讲课的质量,总是以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导致,听他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
最后,方鸿渐落了个被校长停聘的结局。不得已,只好离开了三闾大学。
方鸿渐明明拥有优越的起点,有很多的机会和选择,这些本可让他的人生很顺利。
但是,他却因为认不清自己,一边因为自己的留学背景而自恃清高,一边又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力不能及。
一个认不清自己的人,只能把原本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样的结局,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02 摆脱不了的世俗羁绊,是自己解不开的结
方鸿渐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乡绅家庭,作为家中的长子,父母早早地给他订了一门亲事。尽管他自己不情愿,也只能顺从父母,答应了这门亲事。
在方鸿渐留学期间,他的未婚妻因病去世,他给准岳父寄去一封吊唁信。准岳父却因这封吊唁信而感动,将女儿陪嫁的那笔钱给了方鸿渐做留学费。
而后,准岳父去信告知方鸿渐留学文凭的重要性。
碍于准岳父给的那笔留学费,方鸿渐怕回家后不好交代。于是,在回国前从一个爱尔兰人那里买了一个假博士文凭。
后来,方鸿渐与孙柔嘉结婚,双方都要应付对方父母和长辈的各种挑剔和要求,还有家中妯娌的明争暗斗。
方鸿渐在孙家那边不受待见,而孙柔嘉在方家这边也处处受限,两个人最终变得争吵不断,矛盾不止。
一方面,方鸿渐为了自己的面子,才选择买假文凭,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实力。以至于,后来一直让自己活在假文凭的阴影之下。
另一方面,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更是让他陷入了传统家庭的圈层中。一边深陷其中,一边又无力调解。
最终让方鸿渐在经历了各种挫败后,变得自暴自弃。
方鸿渐所做的这一切,终究是逃不到世俗的眼光,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样子。
这不过是作茧自缚,最终失去的还是自己。
03 在不甘和妥协中挣扎,成了自己心中的死循环
在这个故事里,方鸿渐总是有太多的不甘心,总想挣扎却又不得不妥协。这也让自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一边自命不凡,一边自欺欺人。
不得不说,方鸿渐的影子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在留学期间,他在和父亲的通信中痛骂博士头衔毫无实际意义,还说自己生平最恨“博士”之称,实则是在给自己的不学无术找个借口。
但是,却为了向家里交代,不得不妥协买了一个假博士文凭,试图以此遮掩自己的寡陋和无能。
方鸿渐自命清高,却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作假。
回国后,他进入准岳父的银行工作。没什么半点真才实学,却空有一副清高的模样,这样的他根本不愿意屈就于这份工作。
在和准岳母的吵架后,他愤然离开,辞掉了这份工作。
方鸿渐就像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不甘心屈就于这样一份工作,于是挣扎着想要逃脱。
后来,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进了三闾大学任教。因为自己的能力问题,他处处受同事和学生的排挤。
他一边不屑于副教授的头衔,也没有心思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边不屑于参与同事间的争斗。最后因赵辛楣的离开,校长的解聘,他自己更是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容身,只能选择离开。
在职场上,自己不仅没有能力去做好份内的事,更是没有能力去改变这样的状况。还总是对职场的人和事充满了各种不满,这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另一种挫败?
方鸿渐的人生最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从挣扎到不甘,从妥协到适应。他所做的一切,彻底给自己设下了一个死局。
这其中的原因,是他自己从未想过要改变自己。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划人。
专注自我成长,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