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蒋勋老师的课有感
蒋勋老师的分享不仅洋溢着生命的智慧,更富有生命的温度。无论对于谁,他总能赋予一份应有的理解。有人说,每个生命有每个生命的委屈,对于这句话,我仅是理解而已。而蒋勋老师却能做到用自己满心的理解去对待每一个生命。这种博大,真正体现了“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豁达。
听蒋勋老师的课,永远是一种享受。在他的语境里,永远都是亲切、温和的语言,没有指责和批判。这种柔绵,该是经历了都少修炼才获得的。或者这是蒋勋老师原有的品质,这种品质,该需要理解多少生命才能收获的啊?蒋勋老师似乎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表明:做好自己,理解每一个生命。他用自己的素养诠释着什么是“上善若水”。
第一次痴迷于蒋勋老师的课是听他的《细品红楼梦》。独到的见解一下子吧我拉进了红楼那个大观园中。我本和众多读者一样,一直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关于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是一部反应历史的书。可蒋勋老师却认为,《红楼梦》就是写一群少年少女在大观园这个青春王国里的生命状态。仅这一句话,就让我豁然开朗。若想到曹雪芹经历富贵繁华后,内心对曾经的人和物一定怀有不可言状的眷恋。就如我们经历了某些美好后,还会一遍遍的回忆一样,曹雪芹可是经历了生活富贵的巅峰又跌入了低谷的惨变。曾经拥有过,现在失去,一定会觉得格外珍惜;而对于曹雪芹来说,是曾经拥有,而现在却一去不复还,内心的留恋也只能用红楼一梦来诉说,这也暗合了《红楼梦》的“梦”字。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部书时,只是为了祭奠曾经的岁月,怀念陪伴自己的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如果要感慨,或许也只是感慨人生无常,命运不定。他并没有要把大观园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评头论足,也没有想过要论述其是非得失。《红楼梦》并不是历史典籍,它只是作者跟着感觉走,或者说很走心的诉说而已。如果下笔之初就考虑那么多,也许就不会有它的内容纷呈,也不会有它情感的丰厚。现在细想,《红楼梦》是一方思想的净土,不能用过多的附加内容污染了它的单纯。
蒋勋老师能善解每一个生命。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她的精明强干、工于心计让多少人嫌弃,又让多少人望尘莫及。可蒋勋老师也能给予她理解: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打理那么大一个家族,这需要多大的精力不说,但就才干,也是多少男人所不及的。王熙凤不但能打理的井井有条,还能做的得心应手。上对贾母,让老太太觉得称心贴心,如给贾母凑份子过生日;下到仆人,让下属觉得她关心体贴,如袭人回家守丧,所用一应俱全,连被褥也能想到。事无巨细,一一过问,连怡红院在不应时节海棠树开花,她即使是在病中,也能想到送来红绫辟邪,不得不佩服她的心思玲珑。蒋勋老师予以她的理解,我觉得也是作者的本意,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诸多的生命都已凋零,怀念伤感还来不及,何来讥讽和贬低?我想,在曹雪芹眼里,王熙凤,也就是一个做事周全、有情有义的风姐姐吧。
蒋勋老师不仅善解人意,还能对每个生命有悲悯之情。以贾瑞为例,在很多人眼里,贾瑞都是一个让人嫌弃的小角色。造成他命运悲剧的,无不与他的身世有关。父母早亡,爷爷家教又严,没有温情的生长环境,让他的内心对温情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当碰到凤姐对他略有柔色时,他便贴了上去,而且为此奋不顾身。即使后来他死了,纵有万般该死,但对于贾代儒夫妇而言,也是致命的伤痛。贾瑞的生命在很多人看来是有很多可恶之处,但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暴毙身亡,对此,蒋勋老师也给予了贾瑞应该属于他的那份悲悯。
听蒋勋老师的课,反复听也不厌倦。蒋勋老师的课如涓涓细流,没有激昂的奋进,但却总觉得下一讲会更好。总觉得他有永不枯竭的知识,能翻出你永远也想不到的新意。蒋勋老师别样的生命体验,永远是你听未听过的,体未体验的。蒋勋老师是一位智者,总能站在每一个生命的视角去感悟每一个生命的温度。蒋勋老师从不会义愤填膺,也不会指责批评,总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睿智而亲切的体会每一个生命的丰富与多样。生命,在蒋勋老师的世界里,永远被尊重和理解,永远都是平等的。
蒋勋老师,具有别人没有的博大,但从不嫌弃别人的渺小;他拥有别人没有的睿智,但从不嘲笑别人的灵魂粗糙;他修有别人没有的精神富有,但从不介意别人的贫乏无聊。他善待生命,且能以这个生命对等的温度去解读这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感受到的都是适宜的理解和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