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你从故乡来,想必是知道关于故乡的事情了,你可否告诉我,出发的那日,你可曾去我们一起读书的学馆,窗前那一株白梅可曾开花?
第一次遇见梅花,是在苏州的小桥边,碗口醋的树,树枝横斜、曲折如虬龙,淡粉色的重瓣梅花密密地点缀枝头,临水照芳姿。
寂寞的游子徘徊天涯,连日光也不肯怜惜,愁云惨淡,溪水呜咽。幸好,梅香幽幽,沁人心扉,似在慰藉落寞之人 : 即使整个世界抛弃了你,至少你还有我,还有一树梅花是为你而开,还有馥郁冷香是为你而发。即使一时不如意又如何,你终有一日会迎来自己的花期,会拥有你自己的高光时刻,要相信你自己啊!
在那一刻,远游人内心释怀了 : 是啊,就算整个世界都离我而去又如何?至少这一树繁花是接纳我、支持我的,还有什么理由颓废消沉呢?
在他乡,乍暖还寒的早春,是梅花喷薄欲出的生命力治愈了我。那一刻,梅花不仅仅是诗词里抽象的植物,她真真切切地存在着,我未来时,花开花落与我并无关联。我在树下驻足,静静欣赏,想像梅树在寒冬腊月吞风饮雪、傲立不屈,铁骨铮铮,坚持信念。那一刻,梅花便化身为青衫磊落、君子如玉、心怀苍生、兼济天下的素雅士大夫形象。
细数古人为梅花留下翰墨飘香诗词——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云来去,数枝雪。
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香冷入瑶席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切景物皆情语,明为写梅,实为寄托自己的幽微曲折之情思,或是写心中理想化的女子形象。
第二次遇见梅,是在北方的一个公园里,随着山势起伏而栽种的梅树,一朝得到春风号令,竞相开放,声势浩大,朱红烟霞笼罩枝丫,老树焕发生机,春光无限;白梅似雪海银霜覆满树杪,让飞鸟误以为依然是严冬时节,雨雪雰雰,只是那隔水而来的芬馥冷香却无人错认。
红白梅花开共赏,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红装半素装。
只是不知这三千女弹奏的是哀曲还是乐音?
可是是在合奏《春江花月夜》?
可是在合奏《红楼梦》里的十二支写尽红楼女儿悲喜交加的组曲?
不知她们可有人会弹《梅花三弄》呢?不知可有人故意拂错琴弦,只为盼得精通音律的周郎回头一顾呢?
而今与梅相遇在雨中。昨日还是朗朗晴天,花事纷繁,今天确是雨横风狂,霰雪飞珠。冷雨又如何?雪珠拍击柔嫩花又如何?
该开花时就开花,我行我素,这一身胭脂色也不必顾惜了。
不变的是梅花依旧傲然挺立,不卑不亢,无悲无喜,无爱无憎。
看花人自是觉得可惜,兀自生起怜香惜玉之心,为梅花代言,写几句伤春惜春的词句,自觉天下再没人比我更懂梅花,更爱惜梅花了,也没有人可以自称是梅花的知己。
日暮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