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更加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的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夯实政治基础。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广大干部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夯实社会基础。在新时代,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彼此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民族工作正是要顺应这种新形势,进一步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来做,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建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社会格局。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委组织部 李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