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课后测评&反思

这周,2年级进入了“材料”单元的学习。第一课叫做《我们生活的世界》,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有着为孩子打开认识材料世界大门,激发孩子探究材料兴趣的任务,这节课我上得怎么样呢?

首先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能够按材料类别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身边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节能环保。

【重 难 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为了知道学生们学得怎么样,我找了两道考察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试题,对2个班共17名学生进行了课后测评。这两道题对标了科学概念目标1、2,科学探究目标1。



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

1. 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掌握非常不好,以2.4班10名被测学生为例,10位学生有6个不能自己说出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有4个孩子在老师提示了由自然和人工世界后,请他选择填空,仍然错误。(学生是按座位以此挑选的,来自1大组)

2. 题目的设计很重要,还需要改进测试题。

例如:第一题“我们周围有山川河流”,许多学生不明白题目是什么意思,因不懂题目意思而回答不出来。

在2.2班的测评中,我发现了这个情况,把山川河流进行了解释,学生答题正确率有了提高。

3.低段学生不适合纯文本的测试,他们看到实物进行回答,要更容易一些。

在毛衣是什么材料这道题中,学生对纤维理解有困难,拿着毛衣实物进行观察作答,学生能够正确选择。

4.对于陶瓷、纤维、橡胶这几种材料,仅仅一节课,孩子们还比较陌生。这也影响了他们的答题,这也反应出,只有与学生建立丰富的联系,学生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