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孩子是家长带来这个世上的,但是家长又不能把孩子当成是一样属于自己的物件。不能否认的是孩子是有他们自己的独立人格的,但是在和家长的相处中,想要让家长来承认和允许自己的孩子有独立的人格是很难的。我们在谈到孩子和家长的时候,说到最多的是理解和尊重,但是真的要做到又谈何容易。
我想要给你我觉得是好的
电影玻璃城堡里面,父母拥有价值百万的土地,却要带着孩子过上流浪,居无定所的生活。他们开着车流浪,看到夕阳路边的美景,就即时停车,决定在这里露营。他们想要教会孩子的是拥抱和热爱生活。自由、浪漫的画家母亲,还有放荡不羁、不循规则的父亲,他们给家庭带来纯真快乐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灾祸。父亲一直告诉他们,要选一个地方,给他们造一个玻璃城堡,但是酗酒好赌的父亲不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又怎么才能开始动工造房子?这个父亲也想过要改变,他不再酗酒去当一个老实的工人,他们一家人也过了一个踏实的圣诞节。但是新的问题又造访了这个家庭,那个努力上进的父亲再一次变成了之前那个酗酒嗜赌的男人
贫穷,饥饿,生活的拮据让家里的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都不再相信自己的父亲。他们开始学会自力更生,相互照顾,他们去学校上课,打工存钱,他们约定存够了钱,考上大学要离开这个家。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家,家长无可奈何的同时也只能放任他们离去。孩子们都在都市中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是家长还是在流浪,影片的开头就是女孩儿长大了,她穿着时尚,谈吐大方。她坐在计程车上的时候,看到了路边在捡垃圾的父母,她低下头,她假装没认出自己的父亲母亲。不能说不伤感!孩子们不能理解父母为何要坚持流浪,家长也不能理解孩子们要去抢着当一个俗人,孩子们想尽办法离开家只是为了要过上随波逐流的生活。后来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父母亲竟然有价值百万的土地,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的矛盾爆发了,女儿质问自己的父亲:“你知道我们从小到大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吗?”不管家长如何跟孩子们解释他们的初衷,他们对于土地和生活的想法。而孩子们对于父母亲的感情除了绝望只有伤感。
我觉得生活赋予人们最重要的是纯真简单的快乐,我想要让你们去过我觉得是好的生活,但是却忽略了什么是你们需要的。这是我看完这个电影给这对父母亲加的独白。我想每个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特别的,他们应该过一个特别的人生,不应该随波逐流,但是如何在“我觉得是好的生活”和“孩子们想要的好的生活”这两者之间做一个平衡,这真的很难。
我对你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能把你交给有办法的人
微博上有关于家长把有网瘾的孩子送到治疗室治疗的新闻。网友对此的看法两极化,视频中采访网瘾孩子的父母亲,问他们对于用“电击”来当作治疗的方法,有什么看法?能接受吗?他们表示能接受。有一句话让小编印象很深刻,他们说“实在是没办法了”。他们把自己的无奈,无助透过屏幕来传达。对于这种方法,小编无置可否,只是觉得他们把孩子当成精神病患者一样送到了一家医院,不同的是他们陪同自己的孩子在治疗机构。心理课堂的时候,医生问孩子们,有没有对父母觉得愧疚,让孩子们给家长们道歉,表达自己的愧疚。但是却没有让家长来给孩子来道歉,他们没有错吗?他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真的做了一个极好的榜样,真的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爱吗?
并没有!!视频的最后,记者问了家长几个问题,对孩子曾经使用过暴力,对孩子过度溺爱,忙自己的事情不顾及孩子,没有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个体,不尊重他们,言语刺伤他们,觉得家庭关系不和睦的来源是孩子。不能说每个家长都举手表示同意,但是绝大部分都举手同意。
记者又问了孩子几个问题,认为父母不爱自己的,在家庭关系当中受到过暴力,受到过伤害,感到孤独,感受不到爱,想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沟通,同样的虽然不是每一个都举手同意,但是大部分都举手示意。四十几分钟的视频最后这里是让人觉得最压抑的。我一边电你,一边让你承认自己的问题,你不承认,那就接着电。这样的方式真的太粗暴,人道吗?小编觉得不人道,而且太片面了。如果换个方式,你把家长送进去,用同样的方式,他们同样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如果你因为害怕肉体上的疼痛而表现出来的顺从,你说因为害怕如果能一辈子的假装顺从也行。这样的说法实在是太自私了,你真的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因为害怕而产生负面情绪?会产生心理阴影?孩子表现出来的顺从只能是让家长看着顺眼了,家长的日子过得好了。
我对你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能交给有办法的人来管你。一段家庭关系中,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到底是什么因才结了孩子有网瘾的果,你只管粗暴的治这个果,却不在根本的原因上下功夫,那么你摘了网瘾的果,还会有别的新问题出现!!
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的位置,不以大欺小,以理解尊重为前提来开启这一段关系。换句话说,难道你和你的好朋友也是要用打架来决定听谁的吗?
家长:其实我抓紧你,是为了更懂你!
孩子:其实我只是想要你更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