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也,其日固久矣”《道德经》里这句话描述了生活中的戏剧性。它说的是,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在站在好的一端还是坏的一端,是不能确定的。在某种情况下,正的也可能转变成邪的,善的也有可能转变成恶的。为什么会有正邪善恶之间的转换了呢,这也是困扰了人们很久的问题。
确实,从多角度去看一件事物,它的好坏,没有定论。比如今天,不,昨天的父亲节。普天同祝“父亲节日快乐”。“父爱如山,家庭的顶梁柱,默默的付出”等温情暖心赞美的词铺满朋友圈。有一个值得赞美的父亲,当然是幸福和幸运的,他们想到的父亲应该是伟岸而可靠的。不过对另外一些人,可能并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有力量的父爱可以依靠,甚至想到“父亲”这个词”异常糟心。
不单是一个词语,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是非善恶,也没办法分的很清楚。尤其是经历过一些变故的人或者家庭,其中的起承转合,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可以撑起一部家庭伦理大剧,两部悬疑电影,三季情感调节真人秀,加若干前传及番外故事。如果我们去追究其中的前因后果,是非对错,那会陷入罗生门,找不到出路。因为在这个故事里,似乎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可怜又可悲。有的人在别人的执念下,过着错乱的人生。这些人又因为受到了挫折,没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又耽误了下一代。罪恶和错误像一个螺旋,找不到头,探不到尾。
这么纠结的结果,怎么才能跳出来呢?老子他老人家在整篇《道德经》中有所阐述。一个人,无论处在何种境遇,做事时的发心很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付出那么多,却过于自私,总想要为自己捞取,名利地位等等。那么他越想要的,越得不到,已经得到的,也会很容易失去。如果人在处事时,可以放下小我,顾全大局,不执着于眼前的利益,那么逆境就可以转变,顺境就可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