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贩卖知识焦虑的时代,很多课程或书籍都在鼓吹学完就能快速掌握一项技能,如“7天快速学会看报表”“21天从写作小白变大咖”等等,它抓住了人们的走捷径心理,以期能够短时间、少付出就彻底实现人生逆袭。
于是乎,我们不断地为学习买单,不断地想要靠近大咖,结果当然是收效甚微。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高效学习方法,我们才能够不再因为学习而焦虑。
在《高效学习7堂课》中,作者秋叶老师介绍了7种高效学习方法,包括定位力、框架力、精进力、连接力、复盘力、输出力和牵引力,其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三种方法是框架力、复盘力和输出力。
01 拥有框架力,才能够像大咖一样思考学习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从读书开始就很少关注过系统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框架力。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走进社会,我们仍然在为知识焦虑的根本原因。
书中讲述了两种类型的学习者,一种是松鼠式的学习者,一种是蜜蜂式的学习者。
松鼠式学习者是典型的囤积知识重症患者。我们都知道,松鼠会在寒冷的冬天来临之前,孜孜不倦地捡坚果、找树洞、藏起来。松鼠很勤奋也很努力,不够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它们藏到最后,却忘了之前到底把坚果藏哪里。
这其实很像我们大多数人,收集了很多免费电子书,报名了很多网络课程,以为自己能够看完、学懂,最后却发现自己就像喜欢藏坚果的松鼠一样,不会回头去看去学去内化自己存下来的东西。
蜜蜂式学习者则不同,他们就像蜜蜂一样,当然也很勤快,但勤快是建立在有体系、有框架、有规划的基础上的。比如,蜜蜂会先筑巢,也就是搭好整体框架,然后才会不断地采蜜酿蜜,即对框架进行再细化。这也就是蜂巢为什么能那么稳固、蜂群能够那么团结的原因。
打个比方,以前我写文章的时候,总是想到哪写到哪,经常容易卡壳,但学习了框架思维后,我会学会列提纲打框架,然后搜集素材、数据,最后下笔的时候才能够一气呵成。
你看,这就是框架力的好处,只有我们具备了框架思维,才能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去搭建自己的学习框架,书中提到了“知识框架树”的方法。知识框架树能一目了然地看到体系化的知识框架,要知道,体系化的知识更符合大脑记忆的特点,因为我们的大脑偏爱有结构的记忆。
知识框架树有两个维度,一是空间维度,即基础、知识、训练,二是时间维度,即初级、中级、高级。
知识框架树的搭建,一开始并不完备,但不要紧,最关键的是当我们开始画这个框架树时,就已经站在了统揽全局的角度看问题,然后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短板在哪里、学习进度拖延在哪里。
只有先画好知识框架树,初步建立整体认识,然后学习自己想优先突破的单元,才能够不断细化知识框架树,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就某一领域快速搭建知识框架树呢?
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阅读。即让自己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地输入,并且整理出大量的关键词或关键问题,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或感到困惑的点变成知识框架树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从网站、期刊、文章中延伸阅读,将知识框架分级细化。
如果实在是没有时间去大量阅读,书中还给出了一种更为便捷的方法,即阅读一本对应领域内口碑不错的教材,然后把作者写的目录框架先记下来。这是因为很多经典图书的目录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知识框架,在书籍目录搭建的高水平知识框架树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认知理解,调整结构和细化内容,成为自己的知识框架树。
02 用复盘力,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
复盘这个概念源自于围棋,指的是棋手们对局结束后,会将之前下过的棋局重新演示一遍,以此来找出自己下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而提高棋力水平。
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很多人以为,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做详细的笔记,画漂亮的思维导图,就是在复盘。然而当我们头头是道地回顾了老师的所讲,才发现,自己做的是复述,而不是真正的复盘。
复盘要求的是我们能够从掌握知识到知识内化的进阶。高质量的复盘不是简单复述别人的观点,而是重新结构化整理输入的信息。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我们需要拆解和分析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何进行有效的复盘拆解和分析,我们需要用到两种方法,一种是因果分析法,另一种是相关性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书中提倡用麦肯锡的“现象-问题-原因-对策”进行分析,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我们总会在网上被安利各种知识和课程,心甘情愿掏腰包买买买。——这是现象。
但买了之后又经常束之高阁,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用处,感觉很焦虑。——这是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买的过程给我们一个假象,那就是产生自己已经学到并且掌握的错觉,以此缓解焦虑。——这是原因。
到底应该怎么办?真正把一个东西弄懂学透,才会缓解我们的知识焦虑。——这是对策。
除了这种分析方法,还有一种是相关性分析法,它是提倡用丰田公司开创的,即通过层层提问的方法,一点一点揭开事情背后的复杂原理。
比如一件事发生后,我们问:
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因为A。
为什么会出现A?因为B……
通过问“为什么”不断穷尽问题,知道找到问题本源,再针对问题本源去解决问题,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03 打造输出力,高效的输出才能倒逼输入
《高效学习7堂课》一书中说:“不是输出就能倒逼输入,高质量的输出才能倒逼输入,实际上不少人是在用低质量的输入代替了真正的努力。”
这难道不就是我们真实的写照吗?我们不断地在强调学习,看一本本书,听一场场讲座,却很少会去会对标高手,思考自己的差距,达到真正的进步。这样的“伪学习”状态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以为自己很用功、很努力,殊不知这样的努力毫无成效,只能换来自己最后深深的无助。
只有高效的输出,才能够强化学习效果。书中介绍了7种输出模式:记录笔记、思维导图、解读文章、对外分享、内化知识、复盘文章和课程研发。
记录笔记推荐的是手写笔记,只有手写才能将感官都调动起来,起到更好的效果。
思维导图是在记笔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将学到的东西视觉化,不仅能够加强大脑记忆,也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思维框架,一举两得。
解读文章是要带着自己的想法去消化别人的观点,通过解读,我们对于输入的内容带入了主观认识,嵌入了旧有知识体系,补充或者形成了新知。
对外分享是最好的输出。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就是去教别人。”当我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自己学到的东西,并且别人能够听得懂,尤其是比你水平低的人还要听得懂的时候,证明你对学到的东西已经融会贯通了。
内化实践要求我们在理解别人的观点并且形成自身认识的基础上,带到现实圣后中去印证想法和观点。毕竟理论和实践是由差距的,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检验真理”。
复盘文章和解读文章不一样,解读文章本质上还是在浅复述,而复盘之前我们也说了,是要写出自己的深度心得,要结合实践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判断,通过拆解和分析,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课程研发是更高级的输出,这一点普通人可能很难实现,因为做培训课程或编写教材等研发是已经提出了全新的概念进行体系化输出,就好比秋叶老师的课程等。
结语:
只有真正掌握了高效学习方法,我们才能够不再因为知识、因为学习而焦虑。也只有真正成为一个具备高效学习能力的人,我们才能在职场生活中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