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几个月前已经读完此书,一直想写读书笔记,只是拖延症耽搁。
这本书有一点与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样,因为听闻过此书洋洋洒洒从三十年战争开始讲起,本以为是世界角度,但其实基辛格更重要的目的是给美国人看的,书中的案例,理念传输的对象更强调是美国人。
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国家间的外交什么最重要?肯定是利益,但国家利益是一个很虚的概念,谁来判断哪些是国家的利益?当然是统治集团。统治集团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是什么?维持自己的合法性(社会契约论)。
统治集团的根本目的是自己集团的利益。更何况统治集团内部还有得势的派系,派系内还有主导的人。每一个部分都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权力,自己的合法性,而维护赋予他们这些权力的国家的利益就是保持这些的重要途径。所以,外交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上面是赤裸裸的利益分析,但每一个人都知道,爱国是一种朴素情感,很多时候可以违背自己的私人利益去维护国家,所以维护国家利益除了赤裸裸的利益分析,统治集团也有自己的感情因素。
和感情类似,还有一种东西叫理念。很多统治集团上台的基础是国家的理念,这个理念也是统治的基础,所以在利益之外,理念的宣传也在影响这个国家的外交目的。而且,有时候,这种理念的影响甚至大过利益。像春秋华夷之辩,燕国被北戎灭国,齐桓公不仅灭了北戎帮助燕国复国,还将北戎的领土送给燕国,燕国领土扩大了一倍,自己领土却丝毫未动。虽然孔子说“春秋无义战”,但是相对于战国时代赤裸裸的国家利益、王室利益,春秋还是很温和的。其他还有欧洲中世纪宗教战争,近代冷战时期的外交。
所以,外交一直都被两个因素所左右,利益与理念。有时候这两个相辅相成,但有时候却互相掣肘。利益是现实外交,理念的理想主义。
基辛格就是借历史上很多的比较来宣扬现实外交的,而现实外交里,他又主张利用均势策略。
均势与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被应用于外交一般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跨国家的社会思想、政治理念流行,如宗教,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只有跨国家,外交中才会被考虑。
还有一种就是一个文化区域内有一个独大帝国,类似东正教的沙俄,儒家文化朝贡体制的中国。一个文化区域内的单一国家独大,往往会赋予这个帝国传播自己文化的使命感,并且这种文化还是团结周围同文化小国的手段,所以外交中也会考量到理想主义。也是因为如此,后来中俄两国传播起共产主义才那么熟练,那么有激情。
而近代以来,在国家间力量相当的较量中,过度的理想主义阻碍了国家外交的成功。
书的内容
基辛格赞成现实外交,现实外交里他着重喜欢均势的概念。均势就像跷跷板,每一方都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谁都不敢乱动。每一次均势都是人为的,都是在一次战争后建设的国际体系。
基辛格从三十年战争后的威斯特法利亚体系,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体系,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雅尔塔来描述说明。
同时也在说明中不断强调持现实外交的人的成功,如黎塞留、梅特涅、俾斯麦。并且用最大的篇幅类似历史书般的介绍,这些就类似故事了,我这里很小的内容没法介绍清楚,就略做简介。
三十年战争之前,战争主要围绕宗教进行,三十年战争中,黎塞留的民族国家主义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国家。
虽然法国是天主教国家,但黎塞留为了突破哈布斯堡家族的包围,与新教国家结盟。灵活运用政策。而神罗皇帝执着于宗教上的不妥协,曾经有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执着于宗教上的完全胜利。
欧洲均势的平衡还得意于英国的离岸平衡政策。
路易十四强大以后压迫周围国家,尤其是低地荷兰。荷兰的威廉后来因婚姻成为英王,奉行反对法国的政策,从这时开始,英国坚定的反对欧陆最强国,避免欧陆出现霸主。开始了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又叫搅屎棍。
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体系很好的维护了欧洲的和平,这是一次最成功的均势。
法国恢复到革命前的领土,得到宽容,并且是之前的波旁家族复辟,波旁家族肯定无意于为拿破仑复仇。梅特涅组织建立的神圣同盟建立在共同的保守主义价值观上的,对应大革命法国的激进价值观。神圣同盟既防住法国,又互相约定平定彼此的革命,三国的内部矛盾也得到缓和,很好的避免了战争。
至于之后的普奥实力失衡,拿破仑三世年轻时投身于意大利的民族独立运动,成为法皇之后热衷意大利的独立运动得罪了奥地利,因为他误判奥地利是最大敌人,支持波兰得罪了沙俄。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坚持分裂德国的政策,错估普鲁士的实力。
俾斯麦的动态平衡则是更复杂的均势。
普奥战争使奥地利成为奥匈,彻底失去德意志的雄心。作为欧陆曾经的霸主,法国则是对普法战争的失败与阿尔萨斯、洛林的失去耿耿于怀。德法无法和解,主要是对欧陆霸权的争夺。五个大国,英国必然是保持灵活政策维护均势,法国死敌,俾斯麦就必须联合俄、奥。但此时土耳其相较于维也纳体系时更加衰落,俄、奥争夺巴尔干地区,俄奥矛盾重重,俾斯麦的主要目的是争取俄。于是他先与奥匈结盟,奥匈以为能够联合德制衡俄,但德的目的只是借德奥的联盟吸引俄的恐惧,俄原本想与法结盟,但这样会引起英国的恐惧,致使英国考虑接近德奥。英法在非洲,英俄在土耳其,奥俄在巴尔干都有矛盾。最后德吸引俄加入德奥同盟,内部平衡俄的恐惧。所以德的目的是俄,保持俄的加入的核心是德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