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身边朋友说哪个农业企业一年拿到七、八百万补贴,某某合作社一年拿了三百多万补助,这个事听起来似真似假。而在我们实际调研过的企业与合作社来看,有一部分产业做得很好的单位确实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了多项支农、惠农政策,今年扶持农业的项目资金将超2万亿元,投资者应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争取每年申请2一3个项目,获得资金在100一500万元完全是可行的,规模大些的可达到1000一3000万元,且每年在各省都有大量这样的案例。但申报农业项目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技巧,且项目主管部门对其有一定的要求。这些扶持资金是怎么连续拿到手的,为何同一个项目能多次申报项目资金,几个知识点与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项目申报部门
1、农业局、农办、财政局、农综办、旅游局、科技局、林业局、发改委。这些部门每年都可报,每个项目在20一60万元范围的较多,如中央财政项目一般都在几百万至上千万元。
2、水利局、环保局、老区扶贫办、经贸局等,但项目资金少些,5一20万居多。
二、如何合适的项目
1、选择一个符合当地产业政策的项目,紧靠扶持政策项目是否符合当地产业政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决定了当地政府对项目的扶持力度;当地的产业政策是在国家大的农业产业政策体系下制定的,国家项目资金是直接落到主产区范围之内的,若非主产区则没有相应的补助。第二、决定了地方领导对你项目的重视程度;上级单位对地方安排的任务与指标同样是依据产业政策的分布来制定的,政府领导大都以政绩为导向。
2、专注于一个产业项目做精做深,从多个角度申报项目想要申请国家补贴,前提是自身的项目条件好。这方面我们不能怪政府“扶强不扶弱”、“见死不救”,而是扶持强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因此,需要你的项目在技术、规模、模式等方面高于业界平均水平。那么,企业(或合作社)便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申请项目资金,一个产业项目可以从技术创新、规模化运营、培训教育、新品种推广、循环农业等方向去争取财政补助,这便是一个项目可多次申报项目资金的由来。
3、建设项目从头开始做规范,软硬件同步发展项目做得再大再好最终申报还是要落在材料上,申报的材料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出来的,这需要有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硬件条件过关的前提下,软件建设与项目发展进程的点点滴滴相关联。比如合作社报培训类的项目,那每次合作社开社员大会时,可多加一项技术培训的内容,并从培训的发起、社员签到、培训纪要、影像收集多个环节保留记录,满足日后的申报之需。
三、申报项目注意事项
1、每年各省项目都很多,也有竞争,所以每个项目从通知到申报截止时间都很短,因此平时应和上面的这些部门保持每个月有良好沟通,如果省厅能搞好关系则最好,以便第一时间获得信息而完成申报,而且一定每年都会有较多的项目资金。
2、要找好一些科研院校并建立良好关系,因为一些项目要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合作。
3、企业申报农业项目的必备材料。
企业的法人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资产负债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证明、土地使用证明或者土地租用合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地银行出具的信用等级证明、贷款证明、环评报告、企业获得荣誉证书。
2018年的农业项目申报条件中,国家明确提出将对10种情况的项目将优势给予资金支持,对7种情况的申报不予受理。
优先扶持的10种项目
1.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产业发展重点或优势地区,优先支持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规划(2016—2030年)范围。
2.项目实施地在自治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国家或自治区认定创建的“三区三园一体”区域、自治区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3.优先支持在非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项目。
4.获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富硒农产品认定、建立有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
5.实行“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或农产品深加工。
6.有经注册登记的具有较大规模影响力以及较高知名度的区域特色品牌。
7.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农业企业、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示范社称号的农民合作组织及获得自治区级以上表彰的种养大户。
8.与项目实施地农民形成互利共赢的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实际带动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9.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且实际效果较好,达到农业污染源减少效果。
10.以往年度获得的各级财政部门补助资金能够规范使用,实施的项目如期完成,并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种情况的项目申报不予受理
1.申报对象近三年内获得中央或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没有按要求实施项目或违规使用财政资金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损失浪费或产生不良影响。
2.重复申报套取项目,所申报项目与以前所获得项目是同一实施对象在同一实施地点实施同一建设内容(一年生作物如水稻、马铃薯等周年生产除外)。
3.申报对象所申报项目不在扶持范围,或没有农业污染源减少的效果,所实施项目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4. 申报主体、申报材料或申报条件不符合要求,或申报对象明显不具备实施条件。
5.申报主体所生产产品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6.未经市县部门推荐或逾期申报。
7.申报主体处在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领域信用负面清单惩戒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