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理论线下体验营,专属互+的教育专场,两天的时间,从逐步下潜剖析自己,到不断向上,与未来的自己对话。我们的这一生,也许都在回答两个问题:
1.我是谁?(其实是在问自己,我最高的可能性在哪儿?)
2.我一生的工作是什么?(其实是在问自己,我在前进路上想要创造什么?)
通过两天的U型之旅,尝试去剖析、回答这两个问题,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他人建立有效沟通,慢慢感知自己的情绪,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U型理论是一套方法论,不仅用在认知自我上,也用在各种各样事务的决策、执行上。通过这次的U之旅,有太多感悟,也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现在回过来头来再复盘,那些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真实理解和学习到的。
1) 教育对我意味着什么?
体验营的第一课,不是理论,不是授课,而是出乎意料的与人交流。与U型体验营的催化师晖姐短短交流的15分钟,意犹未尽。我和她说了很多很多,没想到立即打开了自己。
我为何从事教育的工作?自己本身从小镇走出来,在镇里、县里、市里读书,最终来到上海,非常清楚这一段历程是多么不容易。我不是聪明的人,只是愿意比别人多付出时间。我因为教育而改变,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所以我希望这样的机会,能够赋予更多的人,看见更大的世界。
教育对于我意味着什么?真切地说,意味着变革。教育是国之根本,没有教育,国家会失去灵魂。而教育对于我,更是变革。变革来自认知的提升,来自视野的放大,来自格局的宽广。因为被赋能,所以我愿意成为那个赋能者。两天的时间,身边全是优秀的教师,从他们的身上,我其实更加坚定地知道,自己会一直走教育的路。
教育的未来,我的脑海里有这样一幅画面,随着技术的变革,全息投影配合着互联网技术,来自一线城市的优秀名师,能够给全国各地的孩子上课,而课堂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而且学生与老师互动,实践与交流,与自然、科学、文学的距离更近了。学校不会再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家长的压力,会不断创新,真正为孩子考虑,为育人考虑。
2) U型理论的最佳诠释
小组讨论中,有一组对于U型理论的解释让我印象非常深刻。U左上角是光鲜亮丽的苹果,不断感知,不断剖析,内在的是苹果核。U的最底部,是苹果“蜕变”的种子,是小树苗,这是一段新生。而最终,在U的右上角,是长满了苹果的苹果树。
U型理论在教会我,放开思维,放开心灵,更放开意志,去与他人碰撞,去与自我对话。看他人,更看自己。
3) 故事大王,学会深度聆听
每一次交流,我们都应该记得,从事实、情绪(共情)、价值观三个方面去聆听对方的声音,理解他说的事,感受他的情绪,发现他的价值与需求。这其中,我们常常会忽视情绪,更会忽视价值观的重要性。当你无法共情,无法理解他说的话背后这个人的价值和需求,仅从事实去理解是无效的。故事大王的环节就是在教会我们,慢下来,刻意地练习,从三个方面去聆听对方说的话。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作为观察者,跳脱出来,自己做复盘。观察整场的氛围,大家的情绪,是否有有效的语言和表情反馈,故事分享者需要被聆听者重视,需要聆听者的反馈。
4) 教练圆圈,启发式对话
一直对【教练】非常感兴趣,因为自己被教练启发过。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主动作为案例提供者,抛出了自己的问题:沟通表达能力的不足,进而造成演讲能力的欠缺。启发式的对话相对于其他对话,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不通过直接给建议,而是不断发问,引导提问者自己发现深层次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提问者来说,不再有对于直接建议的抵触心理,也更信服自己得到的这个答案。
那么关于自己抛出的问题,结合组员教练的反馈,总结如下技巧建议:
1.演讲前:平时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形成框架思维。在开始演讲前,做充分的准备,包括演讲大纲以及不断的练习。
2.演讲中:一定注意语速放慢,让自己的思维走到嘴的前面,说的每句话都经过大脑思考。
3.演讲后:收集听众的反馈,或查看自己的演讲录像,进行复盘。
5) 秉烛夜谈,灵魂十七问
经过U型式的连续17个问题,在安静的环境中寻找自己内心的答案。在这个环节,我深刻感知到自己未来要做的事,自己未来希望成为的人,以及倒推到接下来的一星期,三个月,三年要做的事。这种体验很奇妙,不仅是自己在内心深处看自己,也是把自己放在上帝视角看自己。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在教育专业领域有更深的认知,希望自己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有足够的干货能够与后浪分享。
6)3D模型,感知从过去到未来
构想你当下的状态,用各种材料搭建出你的状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审视你的模型,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发现。我希望走出困境,走出自我舒适圈,希望回应别人对我的帮助。最终的状态是希望自己能越走越高,越走越好,到达某一个高点后打碎重组,以一个分享者的心态为他人赋能。
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待自己的模型,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自己面临最大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经过教练伙伴的发问,从不同的角度的确发现了更多原本看不见的东西,也在思考的过程中知道模型该如何去改变。
模型二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的状态,摒弃负面,拥抱身边的人,寻找自己多种不同的可能性,最终的自我状态没有变化,目标始终如一。
7)社会大剧院,来自他人的共情
想象自己目前的困境,卡壳的状态,想象同组伙伴是自己身边的人,可以是同事、亲人、朋友、爱人等,将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摆好姿势。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这是自己目前最困难的状态,伙伴通过他们的共情能力,改变自己的姿势,他们会来感受你的情绪,你的姿势,即使他们不知道自己扮演的身份是什么,但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为你找到最佳的状态。他们会将自己最想对你说的那句话说出来,那一瞬间,会被真正打动,因为自己也代入了,是自己的身边最亲密的人在对你说话,在鼓励你,支持你。
这个环节应该是所有环节里最容易实现共情的。也许姿势加上一句暖心的话,就是对现阶段的自己最大的鼓励。所以,希望与他人共情,就对他比个手势,或者一个拥抱,一句话。
从认识教育,到认识自己的困境,到深夜的灵魂发问,逼自己下潜,到第二天的创造,模型和姿势,都是在为自己设置更多的可能性。非常感谢小永老师和晖姐作为催化师在这两天中的努力,非常感恩这两天遇到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与各位产生的深层链接。这次学习到的方法论,会在未来经常反复问自己,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