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素华从学校回到家,看到老父亲在炕上咳的喘不过气来,不由得心中发酸。自从入秋以来,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素华很担心他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而这个念头就像一个巨掌,扼住她的心脏,时松时紧,不让她窒息也不让她松气。
父亲今年八十八岁,在去年以前一直很康健。秦素华和父亲相依为命了二十多年,为了父亲,也因为对婚姻的惧怕,她选择了终身不嫁。这个决定让她在农村成为了被人指指点点的异类,但是秦素华我行我素,并不肯改变思想。
秦素华常常会想起小时候,想起母亲在的日子。
那时候秦家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父亲和母亲都是勤劳能干的人,在村里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因为只有一个儿子,所以秦浩华虽然排行老三,却受尽了宠爱,不管是姐姐妹妹,什么事都得让着他,好吃的紧着他吃,好玩的紧着他玩,苦活累活却不让他干。虽然这样,姐姐妹妹都没有怨言,因为在农村,这是他们秦家唯一的根,传宗接代的人,爹娘做得一切大家都认为是应该的。
秦浩华二十岁就娶了老婆,一年后生了个儿子,秦家的小日子眼看着越来越红火,一家人和乐融融。那时候秦素华十五岁,很爱自己的家人,觉得自己很满足很幸福。
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秦浩华的儿子三岁的时候,他们的娘因为操劳过度,病在床上三个月后撒手人寰了。
仿佛倒了擎天柱,五个孩子除了秦浩华,四个姑娘都还待字闺中,大姐二十八岁,因为心高气傲,性子执拗,一定要考学离开农村,除了咬牙准备考试,就是不肯嫁人。秦浩华媳妇对这个早就不满,娘在世时,因为连累不到他们,就不好说什么,现在娘一走,家里塌了半边天,这话自然会被重提。二姐二十五岁,在农村也早过了最佳婚配年龄,因为大姐未嫁也不好越过她去,就拖了时间,这更让弟弟俩口子不满。三妹四妹年龄小,都还在读书,虽然说不得什么,花费的也让他们心疼。就这样,娘去后不到半年,曾经幸福和美的一家人就开始矛盾四出,再不复早先的平静。
在又一次催促大姐相亲无果后,秦浩华两口子撕破了脸,逼着老父亲分家,老父亲宠爱儿子,也心疼闺女,一气之下病倒在床。
大姐是个刚烈倔犟的脾气,见弟弟两口子不讲情面,就把妹妹叫过来,说了狠话:“我们闺女几个来养爹,让他们分出去吧!”秦素华和妹妹年纪小,平时也都是听大姐的,便什么话也不说,只有二姐怯怯的说:“爹得难过死,娘泉下有知也不会安心的。”
大姐冷笑道:“你觉得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你觉得他们还会好好的孝敬爹吗?”二姐便不再说话。
于是就叫来大队干部,吵吵闹闹的把家分了,每个人都不满意,姐妹几个要了老宅,地也按人头分了,说好老父亲由姐妹奉养,秦浩华竟然签了“活不养,死不葬”的协议。这让秦素华心下惨然,原来所谓的亲情终究抵不过利益的冲突,所谓的养儿防老也不过是个笑话。
自此以后,姐弟兄妹竟然就如同仇人,再也不相来往,曾经让人羡慕的一家人成了整个村的笑柄。
老父亲伤了心,从此把唯一的儿子当了陌路,就连孙子孙女也不再放在心上。
大姐后来终于考上了学,成了国家正式教师,跳出了农门。二姐也嫁到了本村,为了就近照顾父亲。秦素华在大姐的帮助下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了老师,小妹妹去了北京。姐妹几个日子过得都不错,对老父亲照顾的也周到,只是秦素华却打定了主意,一个人在老宅陪着老父亲,不再嫁人。
姐妹们和亲朋好友用尽了所有办法,都无法说动秦素华,秦素华有自己的理论:“我挣得工资足够让我和爹过好日子,为什么一定要找个男人成家?成家为了什么?世人都道夫妻亲,夫妻反目成仇的多了,就算恩爱,有几人能手牵手一起走?都道儿女亲,孝顺儿女有几人?还不如一个人过着自在,省了许多是非烦恼。也不必造一个生命来世上,白白受苦。这样多好,既能对爹尽孝道,也能让自己安心。”这一番理论往往让劝得人哑口无言,不得不退去。
就这样,二十几年来,秦素华陪着老父亲度过春夏秋冬,逢年过节,姐妹们回家欢聚,倒有些旧日的融洽光景,老父亲也少了许多凄惶。慢慢的大家竟然接受了秦素华的选择。
今年老父亲的身体状况很差,住了几次院,这让秦素华很是担心。长久以来,她几乎忘了父亲是会老的,总有一天会离她而去,她一直觉得老父亲会永远和她相依为命。她不敢想,当这个老宅只剩下她一人时,她的存在,她的努力,她的坚守还有什么意义。
这时候,秦素华想,人果然都是群居动物,婚姻与人最大的好处应该就是你可以永远和这个世界有关系。不管是幸福还是痛苦,总有人证明这个世界你来过。明白了这个道理,秦素华却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她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好好照顾老父亲,让辛苦一生的老父亲少些悲伤和遗憾。至于自己的将来,交给命运去安排吧,有姐妹几个的陪伴,她就做个只为自己而活的自私人吧。
秦素华和父亲的生日只差了两天,父亲过完八十八岁生日时,她就满五十周岁了。
时间过得好快,秦素华常常想起得还是母亲在时那个快乐满足的小女孩,那时候是多么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