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精读课 问答

一、如何用“卡夫卡式叙述”构建小说故事?

如果我们为卡夫卡的《城堡》完成结尾,会在后面再添加一些怎样的故事?你的添加符合我们所谈的基本原则吗, 它会让故事形成推动和高潮吗?


二、如何让故事更有深度?

许多人可能注意到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普遍的状态:一对夫妻,在日常的不断消磨中两人之间的爱情和热烈慢慢消失,代之的是漠然,麻木,甚至是某种的厌倦感。许多作家写过这个议题,譬如鲁迅写下了《伤逝》,爱莉丝·门罗写下了《逃离》——如果我们再以这个主题为核心,使用隐喻的方式,会写一篇怎样的小说?


三、如何给故事设置独特细节?

给你一个关键词,譬如悲伤,痛苦,欢快,冲突,激烈冲突,内心冲突——你能联系小说的上下文(包括你自己原来写下的),设计出一个良好的、适用的、让人叫绝的细节来吗?我们是不是可以试一试?

要尽可能地“放大感觉”,尽可能地伸展我们的神经未梢,有时候可以将一根针的落下在文字中扩展为一场风暴

❐ 案例 |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奥雷里亚诺第一次见到蕾梅黛丝

• 她的影子正折磨着他身体的某个部位。那是一种肉体上的感觉,几乎在他行走时构成障碍,就像鞋里掉进了一粒小石子


四、如何让虚构更有可信度?

我们准备写一篇虚构作品,在这个作品中,主人公具有鸟儿的一切品质,但最后,他被关在笼子里度过余下的一生。我们该怎样让他飞翔,又怎样制止他的飞翔呢?请你完成这一设计。



问题1:小说一般讲究起承转合,《城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主线结构呢?我的感觉是,我只能看到起承转,小说合的部分并没有完成,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问题1要点:

1.城堡这部小说,起承转合都是有的,合是有的。

2.合在K试图获得城堡承认而一直被拒绝上。

3.合在城堡态度的荒谬、自相矛盾和从不明确上。这是很少人发现的部分,这是开创了新的认知道路。

4.合在村子里几乎所有人对于城堡的自觉维护和服从上。

5.故事貌似松散,一个接着一个,K也不断地进入到一个个故事之中,但在主旨上,基本的行进方向上,它始终是合一的。有些合是在故事层面的合,但卡夫卡的合但卡夫卡的合更多地体现于思想内涵和统一的故事走向上



问题2:李浩老师讲到小说设计要“锚定主题”,也有说法说要警惕“主题先行”,这两者间有什么讲究?

问题2要点:1. 我们不是要主题先行,而是要警惕设定主题之后,为了让所有的人物、事件和发展符合这个主题,而完全不顾逻辑和生活样貌,把故事人物的血肉感和性格因素等等一并取消

2. 小说设置锚定主题是为了让故事有深度同时有统一,这样才能让我们想说的更有效

3. 我们设定小说主题同时要让人物符合故事,例如《安娜·卡列宁娜》在作家本来的安排中是不会死的,但在写作过程中,托尔斯泰尊重了安娜的个人意愿,而不是硬硬地拦住她。




问题3:很多作家说,他们在写小说时,都是写完初稿后,再改上十遍八遍。那卡夫卡还没有写完《城堡》,这部小说就是他的初稿吧,为什么言语会这么顺畅,逻辑上也严丝合缝呢?是因为卡夫卡在写作上是天才吗?

问题3要点:

1.老师觉得是有两类作家,一种完成了初稿后不断自我修复,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好,他们往往是拿出个大体的框架再精心打磨;还有一种是打腹稿,先在内心琢磨好再去动手,写的过程中再去添加,给自己留有后手。

2.老师认为卡夫卡就是第二类打腹稿的,同时老师自己也是,先在心里面想好这个故事要怎么写人物怎么描述,主题的锚定、故事的锚定、高潮的锚定,先把大的搞定,再去梳理其中的细节。

3.我们可以认为卡夫卡是具有天才性的,然而更多的,我还是认为是训练多多、不断在写作的试错过程中获得精进的结果。越想得多,越写得多,“下笔如有神”的可能性就越大。天才,可能是练出来的。

4.就像绘画,要有大量的训练才能胸有成竹的底气。



问题4:老师您好,K是土地测量员吗?从他刚进村的那个晚上的反应看,他像是假的。施瓦采打电话确认时,他一点信心都没有,第一次电话回复是假的,他的反应是等待对方攻击;第二次电话确认有这么回事,他的反应是觉得城堡了解了他的底细,在将计就计。而且按照城堡的行事风格,雇一个土地测量员肯定会发个正式聘用文件给K,否则K凭什么抛妻别子千里迢迢来上班?那么这个官方的聘用文件就是K最好的证明和护身符,可是到了村子以后,他受到了一系列的质疑,但他从来没拿出来过这个官方的聘用文件,说明他根本就没有。

问题4要点:

1. 它的确是小说的问题,不过《城堡》 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有意放大了我们生活中的离奇和荒诞,以一种更为荒诞的方式将荒诞推向极端。 2. 小说中所有的一切都有荒诞性,但是又留有缝隙,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用逻辑无法解释的事情 。

3. 在翻译家高年生的序言中提到,“这些事情叫读者感到不可思议,可是叙述者和作品中的人物却丝毫也不觉得有什么反常”这句话很重要,①算是他的独特性;②是恰好体现了卡夫卡小说的荒诞性。

4. 后世,从卡夫卡身上汲取滋养的作家很多,但他们几乎一致性地“修正”了卡夫卡小说中所呈现的这一不太合规的“笃定”。我想,我们可能也可以如此地修正,让自己的故事更有合理性又有深刻性。



问题5:《城堡》几乎所有女性都是老爷们的猎物或玩物,但是布龙斯维克的老婆,是从城堡里来的,但又没有进一步介入故事,她代表了什么?我认为:村长和老爷形成贪腐利益链,布龙斯维克想借机搞掉村长但没有成功,所以他们一家也受排挤。小汉斯和他妈妈的表现都似乎体现出这一点。请问老师怎么看?

问题5要点

1.卡夫卡的小说妙就妙在它能经受住你反复的琢磨。

2.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会在不同的写作中发现不同的面影和侧面

3.老师认为我们的写作,可以更多地在你所发现的这个支点上做做文章。可能会写出许多好作品来的。

4.可以好好记住自己的发现,同时,把它酝酿成你的酒。它会使你之后的写作呈现更强的个人面目。



现场问题答疑要点:

1.卡夫卡第一次从日常生活出发,以文学的方式,让我们发现了官僚体制,发现了世界运行机制之下的荒谬。

2. 《城堡》的故事极其清晰,在解读上却有一千条路径,卡夫卡让文学从简单的故事提供上得以撑开。

3. 卡夫卡让我们的小说,在现实和梦境之间建立了可沟通的渠道,卡夫卡之后,小说才重新发现神话、传奇、梦境等元素的魅力。



问题6:卡夫卡写的全是城堡内外的小人物,是故意的?是有意义?

问题6要点:

1. 是故意的,毫无疑问,小说人物是他在写之前就想好的

2. 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点在

①保证了城堡的神秘性和大人物的神秘性,他们是那种你能感觉得到但又见不到的、有压力的存在,我觉得卡夫卡的处理可能是最有内涵的一种。后来张艺谋在拍《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其中的男主,最重要的那个老爷就从没露过正脸,我们不知道是谁,是谁不重要,正是这样更加突出他无时不在的压迫感,它们之间可能有某种的借鉴;

②借用小人物的行动和言说,更能凸显城堡和大人物的力量,当然也更强化了城堡统治的庞大、机械、荒诞和僵硬。


问题7. 想问一下设计故事最高潮以及设计下面的小波澜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小窍门?另外,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对层次的感觉?

问题7要点

1.所有的窍门在于需要拿出时间练习,这也是老师把小说的“高潮”拿出来将它看作重要锚定的原因之一。

2.在准备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事先想好,小说最后的爆发点在哪儿,是不是能够有那种爆发力量

3.一旦确定了它,我们就会设计——请记住,是设计,像理科的设计那样——如何能够导致这一爆发的种种前因。然后再细细想想,它们之间的轻和重。

4.这个练习需要写作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文章来摸寻出其中的规律,如果需要举例,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因此上,我决定教给你我从作家鬼子那里学来的办法:拆小说。选你感觉有层次、有波澜的小说,细细地拆解,你会受益良多。


问题8:开头第一段,K抵达的时候很晚,没有一丝灯光能让他看到城堡山和城堡的存在,所以在开头提出城堡,有一种上帝视角的嫌疑,但全篇小说用的是K的视角,而且之后上帝视角似乎再也没有出现,所以总觉得开头这一段怪异又违和,不知道老师怎么看?

问题8要点:

1.卡夫卡在这部小说中,的确在使用全知性的上帝视角,也使用着站在旁观者角度来审视的叙述者视角,甚至会进入到K的内心,这时使用的则是主人公视角。他的确有时会不断地跳跃。

2.我可能是在阅读的时候使用了太多的“先期的热情”,毕竟,卡夫卡的《城堡》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我不敢先提置疑,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一直没有读出怪异又违和来,不过经你提醒,我似乎觉得,它似乎也真的有点儿。

3.不过,我可能感觉,开头的这段描述,其实可以看作是站在K的一侧,以和K基本相同的叙述者视角来描述的,它没有无人机从上往下的俯视。


问题9:您说“思考一个故事”,但举的例子似乎是故事中的心理描写,或思辨性的对话。看起来,这些都是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对故事的思考。可否再具体说一说,“思考一个故事”是指什么?有没有更典型的例子?

问题9要点:

1.“思考一个故事”多数时候是贴着故事走的,它多数时候,也只应以故事中的心理描写,或思辨性的对话来完成,如果反复地“跳出来”对故事进行思考,很可能会对故事的顺畅性、吸引力构成阻挡。

2.所以思考一个故事,是在故事中埋下思考的向度,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偶尔出神,想想为什么如此,在读完之后则会诱发深思,想想我们的当下生存。

3.举例,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像《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笑忘录》等,像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像黑塞的《悉达多》,像宁肯的《天·藏》,唐纳德·巴塞尔姆的《歌德谈话录》《气球气球》等。这些,都是更为具有“思考一个故事”特征的小说。

4.我们的思考,最好是,尽可能地融在故事中。


问题10:卡夫卡始终避免让K和城堡当局直接对峙,在仅有的几次可以和城堡当局对峙的机会,K也退却了。可以假设K是城堡的最高统治者,城堡是他内心不可触及的深处,是K和真实的自己对峙,但是卡夫卡没来得及写出来。这种解读可行吗?

问题10要点:

1.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所有的时候我都不太愿意强求统一,我们只承认唯一的一种解读方法。那是不对的。我们阅读,是要用我们自己的大脑和直觉来判断,而不是按他人的大脑来规范。他人提供的思路和方法,是参照,有用的就拿来,没用的就放在一边,没问题。

2.我想略有忐忑地提醒你一下,“小说真正的高潮应当是K和城堡当局直接对峙,也就是K和真实的自己对峙,但是卡夫卡没来得及写出来”——这可能是卡夫卡也未意识到的。如果他有这一设定,布洛德不会完全无知,不在他的解读中写出来。

3.解读,没有不可行。我们不要为自己设限,把自己困住。请记住,你的发现,同时,把它酝酿成你的酒。它会使你之后的写作呈现更强的个人面目。


问题11:四堂精读课介绍了一些小说设计方法,但是举例的时候,和城堡的关联性并不是特别大,因为老师还关联了分量不小的其他小说,例如:百年孤独、包法利夫人、老人与海等。

这让我有点遗憾,因为读这本城堡特别费力,很希望听老师关于这本书的专属解读。

另外,说卡夫卡可以比肩莎士比亚,是否可提供权威依据?

问题11要点:

1.老师感谢你的批评,之所以以《百年孤独》《包法利夫人》等作为例证来解读,是为了明确、清晰和容易把握。

2.我原本是要做对《城堡》的专属解读的,作为大学的教授,这可能是我更为擅长的角度--是南周的各位老师纠正了我的这一想法,他们想要的不是大学课程,而是对实战有用,能够通过对经典名篇的梳理而让我们学到小说的写法并能尽快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我觉得,他们的想法同样有益,是另一种补充。

3.说卡夫卡可以比肩莎士比亚,它可能并不是文学史共识,而是我和一大批作家们(像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卡达莱等人)的偏见性理解。在先导课的时候我已经提及了我的“理论依据”,他更变了小说前行的面貌,开启了作家和人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另一种理解,而且影响了一大批卓越的作家——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这一偏见性理解还是有道理的。


问题12:老师好,现在是网文的时代,文章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都是模式化的套路,几乎看不到什么所谓设计,有些情节甚至比城堡更加离奇古怪的,读者也都看得津津有味,只为了猎奇。有时候,精心设计过的反而并不能吸引读者,只要有一点看不懂,节奏不够快,不够奇就会被弃文。请问,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问题12要点:

1.我们那个年代更多考虑作品如何更好,很少考虑读者,这是我们的问题

“我们的写作应当是写给无限的少数”,如果坚持自己的风格,要相信每个时代都会有能读懂我们的读者。

2.模式化的套路其实也属于设计,只是属于一种僵化的设计,甚至有时候有点可笑。

3.读者为了猎奇而阅读可能无可厚非,但我们在开始写作之前要清楚,我们试图向文学要什么。要大众的、多数的读者,那你就需要懂得他们的心理,投其所好,尽最大可能地投其所好;如果想要艺术的、精神的高端,我们可能会让自己成为另一个卡夫卡,甚至生前默默无闻。

4.雅俗共赏从来不易,但所有的雅,都是由俗品俗物缓缓发展而来的。4.网络文学到一定的时间还是会雅化。确定了你要什么,那你就会知道如何平衡,或者要不要平衡。


问题13:老师您说卡夫卡是因为细节的粘腻和冗长耗尽了自己的耐心,导致这篇长篇无法完成,我认为我是同意您的观点的。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这篇小说没有完成,留下的悬念正好让世人猜测纷纷,如果写完结尾反而没了悬念,真正的结尾就留给上帝去写吧,不知您认为我的认为有没有道理?

问题13要点

1.老师的猜度只是一家之言,卡夫卡很多长篇也没写下去,但是为什么没写完几乎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与他探讨过。

2.老师不是很喜欢唯一的道理以及只有一个答案的答案,老师愿意的是大家有更好的交流以及观点的对抗,要开动自己的脑筋,苏格拉底的观点就是对抗过程中的产物。

3.所以老师认为你的认为是有道理的。非常有道理。在老师这里没有对和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而你的认为,在我看来是合适的。


问题14:您在《城堡》先导课中说,本书的语言是“黑白两色”,写法是“古典性”。我不太理解“黑白两色”是什么意思?“古典性”与“现代性”有什么区别呢?

像《秋园》这一类书属于现实题材吗?我有故事素材可写,但还没学会在现实的基础上提升与再创造,这属于阅读量不够,还是想象力不够丰富吗?请教您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问题14要点:

1.“黑白两色”的说法来自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一种比喻式的解说,他的意思是,在卡夫卡的语言中,没有太多的装饰和修饰,没有太多的形容词和描述性的后缀,几乎是一种白描的、平和的大白话,所以它像只有黑白两色的板面那样清晰、分明。我在大学里有一堂课是专门讲解小说语言的设计的,我们会看到,在有些作家那里,语言可以是那样地异彩纷呈,而卡夫卡却没有使用这样的异彩性。

2.“古典性”,在我的理解中更多是:①强烈的故事性,以讲故事为主,我国四大名著,包括西方小说基本是以讲故事为主;②时间的顺序感清晰而强烈,有开头,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③语言的使用上也基本上保障“什么人说什么话”,叙述语言保持平和朴素(当然是相对而言)。

3.“现代性”,一是个人的凸显,个人意志的凸显;二是现代手法(譬如时空交织、意识流、碎片方式)的运用;三是小说中容纳更多“思考”的存在。

4.史铁生的写作,《秋园》这样的写作,当然是现实题材,而且更多地取自于生活。我们的写作来自生活、来自经验、来自书籍和来自思考都是可行的,它们没有高下,区别高下的是我们的完成度,是我们在小说中的“添置”。至于转换——它可能既有阅读量不够的问题也可能有想象力不够丰富的问题,而且,对于大作家来说,他们可能也觉得自己还不够。

5.解决办法,没有特别的捷径,有时,对于文学来说,不走捷径恰恰是最大的捷径。不过,想象力的提升是可以训练的,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不断地掂对着设计,意识到不够我们就要慢慢地补充——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需要想象力,而现实主义写作同样需要想象力。


问题15:“城堡”作为隐喻的大系统,对整个故事构成笼罩并形成支配性作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编排都首要服务于这个隐喻系统,个人理解,正是这种“表现形式”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再加上卡夫卡的语言风格,最终形成了小说荒诞的叙事方式——“矛盾、悖谬、怪诞,令人晕头转向”。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讲述方式,让人物和情节不再让人难以接近?毕竟深邃的主题和隐喻是目的,让更多的人读到主题也是目的。

这也是阅读《城堡》以来困扰我的一个疑问,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解惑。

问题15要点:

1.说实话,如果不是南周朋友的强力“要求”,老师可能不会选择卡夫卡的《城堡》来解读,老师当然知道它的晦涩和艰难,以及其中的某些“非逻辑性”的东西——我原本想选的是意塔洛·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那就是我想向你推荐的小说。它可能具有你所要的这种兼具。

2.老师极度认可南方周末的安排,因为卡夫卡是不能绕过的,如果现在挑战难度,那么对以后得写作就更有意义,否则只能在123内徘徊,就不能接触到456或者789,老师说的不是文学史价值,而是对于写作的整体启示性。

3.前面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专门以《城堡》为例证而要枚举百年孤独、卖火柴的小女孩、包法利夫人?在这里我也向你承认,卡夫卡在技巧方面的“典型性”似乎不够,以它来举例可能会影响朋友们的理解,感受不够深。卡夫卡能够给人带入更深刻的思考。


问题16:老师有提到信马由缰的写作方法很少能成功,但我个人比较偏向这种靠灵感与直觉的方式。老师分析的隐喻和一些技巧,我回顾了一下我的写作,没有刻意,但是确实都会运用到,或许这就是写作的奥秘。请老师推荐信马由缰写作方法的地图,平时如何训练,有哪些作者可以借鉴。

问题16要点:

1.能够靠直觉写作而暗含技巧,说明①你有脑子②说明你有天赋

2.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任何一条路是唯一正确的路,我说很少成功,但并非认为它就不会成功。我希望能多补充点技巧性的东西给大家,但是也赞成大家能靠直觉去写作。作家可能没有意识到某种技巧的存在,但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其实暗暗地遵循了这一技巧——许多批评家也发现了这一点,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真正的无法可以是最高境界,只是中间的有法大约不易轻易地掠过。

3.靠直觉写作,说明你的直觉发达,我建议你好好地保护它!这是天才性的珍贵,但这种珍贵往往是幼苗,要最大可能地保障它长成大树。就我的写作而言,我往往也是精心设计和直觉写作相结合,以设计为主,但在局部上一直尊重直觉……

4.信马由缰写作方法的地图,我可能无法确定提供,但我可以提供几部可参照的经典文本:譬如《项狄传》,《巨人传》,莫言的部分小说也大抵是这种类型。


问题17:请问李老师,您认为写作一部小说的源起,是先有一个特别的故事的触动,然后去提炼、丰富、生发;还是先有一种强烈的情绪、感悟、认知,然后再去找典型故事?为什么?

问题17要点:

1.都可以,没有唯一方法和唯一途径。哪种来源到了你就要哪种,它们都可能会产生伟大的作品,它们都可以使你的小说变得丰富有魅力。

2.老师也是哪种会给你的感触深就用哪种,没有特别唯一的。


问题18.老师,怎样从平淡枯燥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怎样把素材提炼成文学作品?

问题18要点:

1.我觉得自己的写作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经历经验,尤其是童年少年时的经历经验,它时常是明晰的,而且那时和家人和周围人的关联性很大,我觉得这一直是我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二是阅读经验,我时时会在报纸、新闻、历史书籍和哲学书籍中寻找,大约有二三十篇小说都是从这些大家都读到的知识里面得来的;三是思考经验,包括在思考的过程中引发的“情感波澜”——它在我现在的写作中比重可能占有得更重,我越来越看重它。我也承认,它也是保障我的写作动力不竭并且永远有题材可以写下去的支撑。

2.至于如何提练……它其实需要反复地、反复地掂对,我在咱们的课上多多少少提及过一点儿,它可能难以一二三地梳理出来变成规则。我能提供的方法,就是不断地、不断地反复调试——电影课、导演课中的一些相关训练方法也可以拿来运用。


问题19:请问老师,您提到创作时先有主题锚定再有故事锚定,可我在平时实践中往往先想到的是有一些故事希望表达,那创作中,先构架故事,把主题暂时搁置,可行吗?

问题19要点:

1.可行,当然可行。等你完成了之后再有意地梳理和添加也是可以的。大家可以看看很多大作家的作品也是,都是现有的故事,但是故事是很触动人心,这比先有主题设定的更能打动人。

2.。但我绝对不认为只有一条道理可行。任何的方式方法,都要有因势利导地调整,不会是唯一。它的存在更多是保障,而不是牢笼。


问题20:有句话不怎么理解“在设计主人公的境遇时,一般是把主人公的状态压低,让小说构成核心的需求变重。” 主人公的状态是指什么? 小说构成核心的需求又是什么?


问题21:卡夫卡最后一章这个结尾是不是作者感觉到故事无法进行下去后强行跳出来?

问题21要点:可能不是,可能是动力不足,起伏感不够,作家对它的兴趣就不够了,这只是简单的猜度,可能有诸多的篇幅。


问题22:我觉得卡夫卡的高妙之处是主人公取名K,K可以是每一个人,请问卡夫卡不断想进入城堡,不断想证明自己不是荒诞不经,最终想表现什么?

问题22要点:取名K确实是个伟大创举

卡夫卡通过个人可能的境遇预示大家可能的境遇,通过预示个人处境,来预示所有人面对现实可能遇到的处境


问题23:老师的故事设计教案上有写《城堡》是想好了结局再往回讲述,依据有哪些呢?

问题24:作品能被多个角度解读,是作家写作之时就能控制的吗?

问题25:李老师,关于主题线,还不太明白。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谢谢了

问题25要点:

1.主题线呢实际上就是小说的最终表达,例如我们在生活中设想要跟谁说什么,实际上都是预先想好的,小说也是一样。

2.老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别的地方给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

问题26:因为讲故事都是从中间开始的。但是如果人物小传和故事前因已经写得很连贯,而且字数很多,该如何安排情节和设计后文?谢谢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