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问我们:有一颗粗的树和一颗细的树,你们要砍哪一颗?
我们回答到:砍粗的。
教授又说:粗的是普通的杨树,细的是红松,你们砍哪一颗?
我们想红松当然贵一些,就回答到:砍红松吧,砍细的。
教授又说:粗的是笔直的,细的是弯曲的。你们砍哪一颗?
我们不知道教授葫芦里卖什么药,回到:砍粗的
教授又附加条件了:粗的年岁太久,中间已经空了,你们砍哪一颗?
我们想了想:细的吧
这时候教授又附加条件了:细的弯弯曲曲的,很难砍,你们砍哪一颗?
我们说到:反正都没有什么用,那就砍容易砍的吧,粗的吧。
教授又来了:粗的上面有鸟巢,上面有几个小鸟,你们什么选?
这时候,我们有人不耐烦了,说到:教授你测试这个干嘛?你想要什么结论?
教授收起笑容回答到:你们什么没有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砍树?虽然我的条件一直在变,但是最后的结果来源你最初的动机,如果烧火,你就砍粗的杨树,做工艺品,就砍细的红松,你们总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吧?
我们日常的练习也一样,每一次的练习都有最初的动机,你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每一次上台,问问自己:练习什么?达到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