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家下边有个一户守村人,那边的人我统称都是外公外婆,舅舅舅妈。那个外婆跟我们家来往很频繁,所以关系很好,我们家有什么事他家基本都是第一个上来。他家算是村里的困难户,房子破破烂烂的,两个儿子智力都是有点问题,大的儿子好像是不会说话,小的儿子说话打结,但相对大的儿子来说,精明许多;还有两个女儿,都嫁人了,说话也是打结的那种。
我小的时候,电视机和座机开始普及,但不是每家都会买来用。那个外婆的女儿打电话都是打到我们家,问清楚是找那个外婆的,我们都会下去叫她上来接电话。晚上吃了饭,他们都会到我们家上面来看电视,拿着小板凳坐在门口的角落里,如果是那个外婆先上来了,她儿子上来看电视的话,她就会吼他儿子,叫他们回家守家,剥梧桐果;如果是那两个舅舅先上来看电视了,那晚上外婆就不会上来。
他们家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来源,因为两个儿子的智力,出去打工也没人会要。都是在家种庄稼,养了两头牛,犁地用的。赶集的时候,大的儿子会到街上去拣废品回来,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拿去卖,也是一笔收入。平时上坡种庄稼的时候,也会拣梧桐果回来剥了晒,然后拿去卖,偶尔也会去挖挖草药啥的。小时候我们的零用钱大多也是拣梧桐果回来剥了晒再拿去卖,还有挖草药得来。
村里或者邻村哪家有红白喜事,他哥两也会去帮帮忙,但都不上桌,都会有人拿着碗,舀了肉,倒了酒,他们自己蹲在角落吃。喜事帮不了什么忙,就是去凑热闹的;白事,他们会去帮忙背石头,背土,做些体力活。当死者入土为安后,会杀很多鸡祭奠,有些人家还会拿两只鸡放他的挑子里,让他拿回家去吃。
后来我长大了,回自己家读书了。有一年再回舅舅家,本想走的老路,已经被封上了。(那条老路就是从那个外婆家屋檐后走,她家跟舅舅家是有一个很高的坎,小的时候下了很大的雨,那个坎奔塌下去,因为关系好就想着先不修,这样两家来往来方便,不然还得绕路两户和一块田地才能到)。因为东西有点多,是表妹来马路边接的我们,我便问表妹,路怎么封了,表妹说那个外婆跟我们家吵架了,就说不能从她家屋檐下走,路就封掉了,舅舅他们也就把那个坎也修好了。
再后来,我的外公不在了,我也很少再去舅舅家那里了。
下面那个外婆也渐渐老了吧,那两个守村人舅舅后面会过得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