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是祝福他人子孙满堂,家族兴旺。
螽(zhōng)斯羽 诜(shēn)诜兮
宜尔子孙 振(zhēn)振兮
螽斯羽 薨(hōng)薨兮
宜尔子孙 绳(mǐn)绳兮
螽斯羽 揖(jí)揖兮
宜尔子孙 蛰(zhé)蛰兮
螽斯:一种蝗虫类昆虫,多子。
羽:翅。 诜诜:螽斯群飞的声音。或鸣叫声。或解为众多聚集貌,与“薨薨”“揖揖”略同。
宜尔:祝愿你。振振:盛貌。
绳绳:不绝貌。蛰蛰:形容螽斯群集而和谐相处貌。
对这首《螽斯》,依然有不同的理解。《毛诗序》云:“《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后妃自身有修养,感召和教化嫔妃们各自注重自身修养,然后能有仁厚之心;有仁厚之心,然后能以礼义自我节制;能以礼义自我节制,然后能虽然数量众多的嫔妃却不妒忌;能不互相妒忌,然后能有众多的子孙。
清时方玉润认为:“仅借螽斯为比,未尝显颂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读者细咏诗词,当能得诸言外。 ”据此华夏国学书院版本中认为《螽斯》以蝗虫来比喻生殖力的强盛,表现了人们繁衍后代、多子多孙的强烈心愿。
的确,《螽斯》是一首非常新颖奇特的诗,它描写的是人们所熟悉的蝗虫,身体多为草绿色,有丝状触角,雄虫的前翅有发音器,群飞时会发出“薨薨”的声音。为什么由蝗虫想到了多子多福?大概是因为蝗虫生产后代的能力非常强盛吧。蝗虫一年之内就可产下两三代。自古以来,蝗虫成灾都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这些灾难并没有让先民们对蝗虫一味深恶痛绝。在痛恨这些害虫的同时,先民也很羡慕它们强大的繁殖能力,并将它们视作“子子孙孙无穷尽”的象征。这其实体现了生产力匮乏的时代,人们对“多子多孙”的渴盼。
诗中出现的叠词“诜诜”、“振振”、“薨薨”、“绳绳”、“揖揖”、“蛰蛰”,意思都是形容群聚众多。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有评论:“诗只平说,难六字炼得甚新。”这六组叠词,整齐,形象,生动,用韵和谐,又处在不同章节的相同位置,因而造成了韵律悠长的吟诵效果。
对于先民来说,“子孙”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晚年的慰藉,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在中国古代,多子多福一直都是传统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种,这种观念在尧舜时代已深入人心。这既是为了强调人多势众的群体力量,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条件、争取生存。
而在近代更是有“人多力量大”、“人多是好事”的认识,导致人口急剧膨胀,不堪重负,才又有后来“优生少生”、“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近来又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提倡生二胎,已有不少人加入生二胎的大军。无论怎样,子孙满堂、家族兴旺、共享天伦是中国人不变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