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导师出差一周,我和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开心又紧张,一边在宿舍听歌一边处理屎一样的数据,一边在影院看狂暴巨兽一边担心导师的召唤,一边搜索五一游玩攻略一边刷新导师的动态。
一提到与导师之间的故事(或事故),我可以不吃不喝吐槽三天三夜,外加手舞足蹈,咬牙切齿。
比如我已经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了,周末出去玩胆战心惊,节假日还要拉着男友一块采样做实验处理数据,做实验被老师看到又要说我怎么总是在做实验,不要总拿做实验当借口,要赶快处理数据!What?!不做实验哪来的数据?
每周单独找老师汇报前都是噩梦,数据要做成图表且一目了然,发到邮箱表述一番概况,汇报内容打印成彩页,微信询问汇报时间,心惊胆战等待老师召唤,到办公室看老师忙手头工作半个小时后,再把我精心处理的数据批的和屎一样。
如今我已经成功在教授的言传身教下成为一名脸皮厚到机关枪打不透且百毒不侵的研究生了,我再也没有自我感觉良好的邪恶想法了,每次汇报都抱着教授不批我,我可以开心一整天的想法,嗯,以后还要再接再厉。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且佩服教授的才华与勤奋。
教授总是吐槽自己记忆不好,看不懂复杂的数据,然而一个人带研一到研三共16个学生,会想到某人哪天汇报,课题组哪天要开例会,听某人的汇报2分钟后能提出一堆句句在理的意见,对我每次汇报的数据一清二楚且轻而易举联系起来,再想出一个匪夷所思的伟大意义,逻辑思维强大到让我瞠目结舌。
研一的噩梦是晚上10点被召唤到办公室讨论数据到11点多,清晨7点多被叫到办公室讨论数据,周六大清早开例会,元旦结束第二天开例会,研一时从来没见过他11点前下班,目前已经改观,基本在10点前会回家,他调侃自己老了,熬不了夜了。
教授贵庚已40有余,心理年龄却比二三十岁的还年轻,佩服讲台上他的侃侃而谈(这就是他经常提的年轻人的张力呀),佩服他竟把写论文标题与咪蒙选标题方法联系起来,佩服他写代码处理数据的效率,佩服他无缝切换的多面角色--本科老师、研究生导师、公司老板、丈夫父亲等等…
“我们课题组不是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而是真的想要做出对实际工程有用的事情”,就凭这一点,我无比佩服。
到研二,我才明白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矛盾的缘由在于两者所处的高度不同,导师总是觉得你不够优秀,而你总觉得我只会这么多,总要有付出与痛苦才能成长,到现在,我才真正理解老师,一点都不后悔我当初的选择。或许写出的论文对环境治理起不到直接作用,但是过程我是在用心做,这一点就够了。
祝我早点发SCI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