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河南:豫北地界,馋的应该是这一口

我的老家是河南,河南有很多美食,身在异乡,常常让人分外想念,更别说是儿时的美食了。

我就很喜欢豫北安阳的一种美食,叫灌肠煎血,最近馋的不行。


 01

说起灌肠煎血,只能算是河南豫北某一地市的特色小吃,黑乎乎的颜色甚至被称为是一种黑暗料理。

但如果你到了安阳,如果说错过它,那还就真的能称得上去开封错过了延庆观炸鸡,郑州错过了黄河大鲤鱼,洛阳错过了不翻汤。

或许是频繁的改朝换代,也或许是作为一个农村人见惯了河南老家平时一个大馒头,就一根大葱就能凑合一顿的习惯。

河南的美食就像遗珠散落在了各种不起眼的面食中,以及各种就地取材的美味里。

所以你要让我说老家河南豫菜的代表是什么,那我也只能眉飞色舞的告诉你哪一口儿好吃的很,那一口儿又在哪里能够找到。

 02

由于我小时候的经历,我的老家不仅仅是洛阳,我在河南最北边的地市安阳也曾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河南安阳也满载着我儿时的回忆。

那是一段爸爸在那里登过三轮车,妈妈卖过菜的时光。

虽在安阳,但家里的风俗习惯还是跟着洛阳老家走的,但安阳的美食和一些习俗依旧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生活。

比如租房住的胡同里有一户人家是专门做油茶的,每次从他们家门口过,都会飘来一阵勾人食欲的咸香。

比如每逢过节,端着碗出门的大妈会中气十足的说着过年皮渣又蒸了几碗,今年又多放了虾皮等等。

我爸妈卖菜的三轮车上皮渣常年都是必进货的菜品。

而后来我离开安阳,辗转生活于河南多个地市,却一次也没喝到过街边小店卖的油茶,也没看见皮渣摆在菜市场里。

 03

在安阳,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爸妈卖菜的南门菜市场(现在已经没有了)清爽酸浓的粉浆面条。


一家老店肉馅结实的小笼包,带粉皮放香油香菜的豆腐脑,还有那时早市上5毛钱就能买上一碗的扁粉菜,要是再搭配一个带芝麻的油酥千层烧饼,就别提多好吃了。


我的小学是在安阳市的东南营小学,那时它有两个校区,上小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去更远的西校区了,西校区离我家住的地方不算近,我通常都要走大半个小时才行,中间还要穿过市区一条车来车往的主马路。

9几年的时候我们学校就开始了六年制,小升初竞争激烈,到了大概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下学后的晚自习,通常都要到7点半左右,每逢下雨或是天黑的过早都会有家长来接学生放学回家。

但由于爸妈工作的原因,父母接送我的日子屈指可数。

7,8十年代,进城打工,靠双手挣钱的日子总是艰苦的,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的生活就没有离开起早贪黑这个词。

所以小学六年来基本都是我自己上下学,那时也没有在校吃饭这一说,每天都要往返四趟。

早晨有时候在家吃有时候去菜市场,中午大多数是去菜市场吃饭,晚上那一顿基本就是回家了。那时候的小学门口已经有很多卖小吃的小摊位了,例如1块5一份的煎饼果子,5毛钱一串的炸土豆片,2毛钱一小块的黄色蜂窝糖,还有各种花花绿绿的小零食和小东西。

妈妈有一段时间会等我出门的时候给我1块零花钱,我有时会买7毛线一包的小浣熊方便面,有时候会在学校买5毛线一袋的辣条,放学再买一串炸串,我还不止一次的幻想过哪一天能买上个十串儿就好了。

而更多的时候我会省下5毛钱,去光顾一家煎灌肠猪血的摊子。

 04

那是一位老奶奶支起来的小摊子,放学走十几分钟,过了大马路,就能看到老奶奶的摊子支在桥头一侧的栏杆旁边,有一口夹在三轮车上烧着火的黑色大铁锅,旁边有张小小的方桌带小圆凳。

老奶奶年纪大了,总是佝偻着背,穿一件斜襟的黑色棉布衣服,但很康健。

我已经忘记了我是从何时开始光顾这个小摊位的了,可能是出于对大铁锅里一锅黑糊糊的小圆片的好奇,也或许是第一次试着问5毛钱能不能买的时候,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5毛钱老奶奶会给我夹2片猪血,给我盛在一个粗瓷小碗中,再加一小碟白色的香油蒜汁,我用筷子沾着吃,吃到嘴里有一种软软的带着蒜汁味的焦软香。


这份5毛钱的焦香带来的口腹之欲,在灯火通明的城市的夜晚里,抚慰着一个独自行走的小女孩的胃。

 05

如果说鲁迅先生有自己故乡,故乡的味道是船上煮的“罗汉豆”,那我的“罗汉豆”就是属于安阳的那一口儿了。

小时候我们家对皮渣也只是解锁了煎皮渣,炒皮渣还不会,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配着青红辣椒炒着吃才是最多的吃法,后来又听说了安阳的炸年糕、雪花酪很有名,但小时候却一次也没有吃过。


而对于朝思暮想的煎灌肠,和定居在安阳的二姑家的堂姐聊天时,才得知如今还有了烩灌肠这一吃法,还发来了图片,汤汁看着与合肥有名的春天牛肉面馆里的小份鸭血很相似,但到底没有吃过,不知道味道是什么样子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河南开封在老家的公公婆婆这几年都会种一块红薯地用来自家打粉条用,一斤粉条划算下来也有8,9块钱,但是得益于是自家做的很纯净,来合肥的这几年,基本每年都会捎过来很多捆,用家里很大的面布袋装着,自己留着吃,也分给这里的朋友。


今年做的超了量,还有很多,前几天我实在忍不住动手做了一次皮渣,看着网上的教程,买回来红薯粉,套上塑料手套,黏黏糊糊的抓拌起来,蒸了两大盘,吃了好多天。


对于朝思暮想的煎灌肠,自己动手就实在无能为力,于是就在京东上买了2斤安阳内黄的灌肠回来,又下单了三袋安阳的特产皮渣,也叫红薯焖子,总共花了80多块钱。

看评论,有客户说:“很不错,回来立马就做了,是上学时候吃的那个味道”。

等了三天,昨天晚上回来后,我也立马也做了一份。

沾着蒜汁尝一尝,嗯,就是上学时候的那个味道,不知道那个评论区的小伙伴尝出来的是不是也是这个味儿。

那么看文章的朋友,你馋的又是哪一口儿呢?

佳节又至,如今是否也稍有满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