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不办,明明一个小时可以写完作业,总要拖到两个小时以上,不少家长发现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拖延症却在孩子中间日趋蔓延,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父母不管不问,儿时的拖延症甚至会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坏习惯。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1、生理原因
不少家长想当然地以为,拖延症只是隶属“坏习惯”范畴。但诸多研究表明,它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在大脑功能分区中,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的时候,大脑排除杂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注意力也会严重受到影响,做事效率会显著降低。如果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比同龄人逊色,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如果孩子在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方面明显比同龄人逊色,那么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诸如跳绳、打球、下围棋、下象棋或者游泳等活动,刺激孩子神经末梢和协调功能的发育,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该给孩子下达过多的学习任务,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运动,同时可在睡前对孩子进行全身按摩。让孩子的身心得以放松。
2、是心理原因
总是拖拉的孩子,通常有未被看到或满足的心理需求,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凡做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强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父母总是不断地在“督促”和“强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面对强势的父母,孩子很无助,只能将拖沓作为无意识隐性对抗语言。
想让孩子不把“拖沓”当武器,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责任心,在于充分尊重孩子和给予孩子选择权,不是不断地给孩子下达指令或者提要求,而是要在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给孩子充分地选择的权利、有发言的机会,不断的尝试,并允许孩子犯错误,在总结犯错的教训中,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并让他们学会自己选择,对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确的行为态度应该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选择,但每一种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你必须自己承担”。如果在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你一直喋喋不休,孩子往往会把“拖延做事”作为手中的武器来和你进行软对抗。反过来,如果你从一年级的时候开始,便把写作业的事情交给孩子,孩子会慢慢学会自己掌控时间。
3、是行为原因。
有的时候,孩子拖拉只是单纯行为层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为背后,其客观的原因往往缺乏时间观念,缺少计划性和做事没有条理,又或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注意力没法集中,环境嘈杂、过分干扰也会造成拖沓行为,父母需要从2~3岁起,就有意识的加强生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面对孩子的拖拉行为,父母一定要明确一定的界限,让孩子意识到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那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一旦孩子出现越界行为,必须要给予合理的惩戒,以提高孩子的行为自律性,培养孩子“准时”的观念。
那么怎样改变学生的拖延症呢?
1、教育引导
家长应该从思想上教育孩子时间观念,告诉孩子拖延症是不对的,应该独立有效的去完成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个认识,在心里认可自己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改善,家长应该耐心的教育、引导。因为这不是一时能改变掉的,孩子拖延症也是家庭溺爱让孩子形成了这种习惯,所以要从思想上加以引导改变。
2、不要过分溺爱
在家里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要让孩子独立的学会一些学习和生活技能,因为过分的溺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变得懒惰了,我们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孩子去独立做一些事情。
3、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这样我们结合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因为他喜欢做,就让他独立去完成,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慢慢改掉拖延症。
4、多参加集体比赛活动
集体比赛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团队意识,还能增强孩子的荣誉感。集体比赛活动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活动项目,多参加这些活动能让孩子更好的摆脱拖延症。
5、把孩子寄宿到学校
现在很多学校是寄宿学校,在寄宿学校里还是很多事情都要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吃饭穿衣服等等,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孩子们有了依赖的对象,找不到求助的人只能自己做了,这样孩子会慢慢习惯并学会独立,一些拖延症也会慢慢的改善。
6、社会实践活动。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些社会实践活动,带孩子去了解大自然的美好,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的一些生物,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多讲解教育,比如蜜蜂采蜜,蚂蚁搬家等一些故事来教育引导,不仅能直观了解一些生物形态,才能学会一些知识,从思想上改变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