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可能是我母亲和她同乡的人在某个夏夜吃了晚饭汇聚到大院坝看过的。那时候的人看的感受我想和现在的人观看感受定然不同,他们的关注点兴许只是剧情或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因为在他们的那个时代这部电影只不过是描述了某个家庭的类似情景而已。
而现如今的我们呢,即使是作为00后的一个大学生的观影者来说,我看的过程都感受到了满满的乡村情怀,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无不把我带回到小时候的农村生活,那时候我的爷爷奶奶还在,从来没听到我奶奶当面叫过我爷爷的名字,每天都充当着在家门口高声呼唤爷爷放下手中的农活回来吃早饭的角色,那时候的人都很朴实,好像没有听到过什么抱怨,尽管没有现在那么多五花八门的物质享受。
好的,说回到这个电影,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生活在集体大生产的年代,一个六十来岁的母亲有着一个年老体健的公公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未出嫁但已有心欢之人,大儿子仁文结婚多年有着一儿一女,二儿子仁武娶妻此时正为这一家带来了久违的喜事。这一家子个性都很善良,除了一个稍微有点不同的大媳妇王强英,他们也许本可以平静地生活下去,但想和一个追求绝对公平、猜疑心强的人生活在一起几乎不太可能。
矛盾开始是由一条涤纶绸裤子引起,小姑子得到了一条心爱之人送的一条新裤子,还是涤纶绸的,大媳妇见了立马就断定是婆婆偏心给买的,便开始走东家窜西家想得到自己该得的,极力说服二媳妇应该与自己一起找婆婆要个说法,偏偏这二媳妇水莲又是个明事理的也不愿与别人起争执的人,于是她们两人也开始对立起来,事情无法解决,大媳妇便一人决定分家,善良的一家人只能顺着她来,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事。分家后妈妈跟着老二家,爷爷跟着老大,后面可想而知幺蛾子从哪边出。
如果说前面大媳妇只是为自己争得该得的,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她后面所做完全是国法和情理皆不容的,随着爷爷来到老大家将故事带入了高潮。
一个瓢泼大雨的晚上,爷爷还在劳作,大媳妇王强英在锅里煮上了饺子,趁着爷爷还没回来王强英给每个人的碗里都盛满了饺子,老大说还是等爷爷回来一起吃吧,却被她制止,还把自己碗里的一些挪给了老公,她就是这么一个人,除了对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别的谁都不关她的事,其实这样的人看起来对自己爱的人挺好,可是她没有什么大爱,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完了,一旦只剩下她一个人,迎接她的就只有冷眼和漠不关心,她如何对待别人的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饺子还没吃完,一声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破了他们吃饺子的欢愉,。不用说,是爷爷回来了,最慌的当然只有王强英了,她心里的最后一点良知自然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二话不说,立马把几个还没吃完的碗里的饺子都放到一个碗里,随之把几个碗叠起来放,接着把碗放到里屋的柜子里去,孩子和老公都被她的几秒的“完美”操作惊呆了,或许他们也只是以为等爷爷回来接着吃就可以了,可哪里想到王强英压根就没想让爷爷吃上这几个饺子。她或许没想过的的行为会带给还没长大的孩子什么影响,两个孩子就那么一脸天真地看着妈妈藏好了饺子,门终于开了。
一身淋湿的爷爷终于可以吃上口热乎饭了,王笑着说到:“这么晚您才回来”,一边从锅里端出早已准备好的窝窝头和一碗没有一滴油的菜,爷爷吃得很是满足,还喂了一口给男孩,但男孩一口就吐了出来,孩子是不会撒谎的,除非有人教他,小男孩说:“不好吃,不好吃,窝窝头没有饺子好吃”。爷爷马上就用手接住了,给男孩讲着以前要饭的经历,并把手里的窝窝头揉作一团又吃了下去。
突然家里的猫往桌角跑来,是小男孩吃的时候因为太烫给掉到了地上,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这只猫身上,就在爷爷眼睛朝下的瞬间,王拿出了平时跟人叉腰吵架的气势一脚迎面往那颗饺子扑去。 拦住了这头没拦住那头,小女孩从里屋捧着一碗饺子出来,“爷爷,您吃饺子”,这个家的破裂从此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