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效率,还是在做无效的努力?

      谈到‘效率’,脑海里闪现的词汇是‘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各种各样的训练营……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模式,提升效率始终是巨大的市场,当然也存在着很多的坑,以至于自己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未察觉的同时还为自己掉进这样的坑感到满足。

      进入职场之后,除去上班工作的时间,能留给自己的时间就寥寥无几。提升效率成了唯一的突破口,于是乎自己去学习时间管理,参加自我管理训练营,每天也忙得不亦乐乎……‘每天背单词要打卡’,‘跑步要打卡’,打卡似乎成了为之努力的全部,打卡似乎让我感到了生活的充实感,似乎成为改变自我的动力。

      但这种机械式的运转方式总会结束,当再次回到自己生活的常态,发现自己全然没有了方向,之前‘勤奋’的方向到底是为了什么?之前的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

      仔细想想,感觉自己突然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一般,很茫然,很无助,但这就是现实,自己需要面对的生活。

      当再次回到原点,需要独自重新理清方向的时候,发现这条路并不轻松,但自己每前进一步感觉就像再重生一样,这种重生的喜悦有时难以用语言去形容,前进的速度虽不是很快,但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而有力量。

      现在的我还是在跑步,但不再是当成一种任务去打卡,而是专心地去跑步,享受着跑步带来的快感并尝试着去思考……

      现在的我还是在记忆单词,但不是在像以前那样耗时间去一遍又一遍地刷单词的数量,而是改成了这样:

      divulge---di(=dis 分开、散开、离开、相反)+vulge(=people 人群)---在人群中散开---泄露、透露

      indelible---in(无、没有)+del(删除、抹除)+ible(adj:能……的)---难以删除的、难忘的、不能拭除的)

……

      当我开始用词根词缀的方式去记忆单词时,找到了记忆单词中的乐趣,不再是以前那种压迫着自己前进,‘努力’提醒着自己要背单词,然而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效率更多的不是逼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逼着自己前进,内心是抗拒的,是痛苦的,一旦产生了痛苦,这就影响到效率了,效率和痛苦是呈负相关的,你越是感到痛苦,你就遗忘的越快。

                        仔细地想一想,上次让自己感到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成为大师,至少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而我们总是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压榨自己,想让自己走上快车道,想让自己实现人生的大转折。结合‘一万小时定律’思考一下,这种做法是有多么地可笑,多么地愚蠢。

      当自己已经放弃快速提升效率的想法之后,接下来要做的是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从根本上提升效率。当自己把时间的期限延长之后,对一件事思考自然而然地会更加深入,理解也会更加地全面,对完成这件事的目标和方向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处理的方式也会呈现出更多的维度,相对应的效率自然会有较大的提升。

      芝加哥大学希斯赞特米哈伊教授曾提出的‘心流体验’:‘我们不仅仅会感到深深地满足,而且无视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因为手中的工作彻底地忘记了自己,这个时刻,就是我们的高峰体验。’要想得到心流的高峰体验仅仅通过压榨式的‘努力’提升效率是远远不够的,提升效率的关键在于自身全面深入地思考,逐渐去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晚放学后,儿子忘记带作文本子,我马上开车去学校取回来。交待好让他自己好好写作业,我就进去洗把脸,结果出来的时候发...
    Money0501阅读 3,177评论 0 0
  • 每年的家庭旅行是我们雷打不动的活动,时间多安排在春节后,因为正好那时孩子和我们都有假期,每到8、9月份我们就会考虑...
    萧小泥阅读 3,138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