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字,我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文字是我们的宗教,让我们继续倒行逆施。不要求两三年升半职,要求两三年出一本冷僻的书。心里一撮小火,身体离地半尺,不做蝼蚁,不做神,做写字的人。”
这段话的作者是冯唐。他的话就像一池烈酒,把我心里的那撮小火燃成了熊熊大火,火苗蹿起数丈,火光点亮了天光。
可是,当写字变成一种生活状态时,我才发现,这条看上去金光闪闪的自我成就之路,不仅没让我的灵魂日益巍峨丰盈,还常常不小心榨出我躯壳下的“小”来,让我羞赧于自己的焦虑与轻狂。
在这寂静的夜里,我顶着昏沉沉的脑壳,声色俱厉地直斥自己的灵魂,想要借着这色厉内荏的煞气,将胸中块垒一扫而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做个写字的人”,这个被我称之为“梦想”的东西,已经变成一只在沙漠中负重而行的骆驼。
它的背上承载了太多。
我要通过写字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我现在没有职业,既然以写字为职,那写字就成了我自我证明的唯一方式。
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做有能力有价值?要有卓越的表达力,要充满思想,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何以判断表达能力的卓越程度?通过读者的关注与评价。因此,我时不时地打开简书,看自己文章的阅读量,关注有没有人喜欢,有没有人评论。
就像个焦虑的孩子,饥渴地翘首相盼,可应者寥寥。
我曾想过,为了提高自己文章的关注度,去仔细研究那些大咖们是怎么写文章的。可一个别扭的声音总在我心底回荡:“你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写作吗?如果这样,你就不怕会失去热爱写作的初心吗?”
这个声音很有杀伤力,“初心”,这个让人触目惊心的词让我踉踉跄跄,然后颓然坐在地上。我闭目,凝神,似乎觉察到了什么。没错儿,我听到的那个声音有点抖,有点虚,似乎剥去“不忘初心”这层华丽的装饰,我看到了它内里的脆弱。
它不敢去看别人的好,因为它怕发现自己的不好。它怕面对那个残酷的现实:相对于真正会写字的人而言,我还差的很远。
于是,我一遍遍看自己写的,一遍遍感动着自己,就像一只给自己织茧的蚕。
可是,除了脆弱和自恋,我的“初心”里是否还有些别的?我再次闭目,凝神,似乎又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我的心像个贪婪的小兽,除了写出好文章,被更多的人看到,它想要的更多。它希望自己能够享受阅读、享受表达,它担心,如果以“写出别人喜欢的东西”为目标,可能会让它失去自我。它更想要的,是借助文字展现自己真实的思考。它很怕抵挡不住诱惑,为了迎合读者而牺牲独立的思想,牺牲栖息于文字中的真实的自己。
我惊恐的睁开眼睛,扪着那颗砰砰而跳的心,颤声自问:这是否意味着,对于文章的好坏,我有自己执拗的标准,我其实并不在乎那个读文的人、他有没有心恸他是不是欢喜。我唯一想感动的人,只有自己。是这样吗?
我似乎窥破了一些什么,我的心里横亘着一堵墙,墙内墙外风光迥异。墙外是想要被看见的“我”,我想借着写字证明自己,让更多的人看到我透过文字展现的“智慧与风姿”。
假设这是我唯一的希求,那我自会竭尽所能去了解客官们的口味与品味,进而模仿头牌们的颦笑举止,默默观察她们是琵琶遮面还是锦帕暗丢,是辞色凛然还是语带娇羞。看客们虽品味各异,但总有共性,看得多了,总会摸出些门道来。
可是,我却心有不甘。
那个活在墙内的我不甘于只以别人的回应和掌声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我只想写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写那些让我心旌荡漾的瞬间,那些壮怀激烈的人生,那些挥之不去的风景。如果写作不是一件让我想起来就兴奋难耐的事,如果笔下的文字没有让我自行诵读百遍的兴趣,我就没有提笔的力量。我不想为了被看见而让自己面目全非。
可我想要的面目是什么呢?
自在充盈?!我深知表达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在丰富的阅读、体验、感受之后的水到渠成。所以,我希望自己深切地浸在水中,直到心砰砰乱跳、浑身都不能自已的发抖,再探出水面。所以,我逼迫自己读庄子读尼采,想让自己在提高文笔的同时充实思想。可是,我发现那些晦涩的文字无法满足我欲念的血盆大口。
因为,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短暂的让人焦虑,我总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一些让我目瞪口呆振聋发聩的思想,可是庄子平淡枯燥,尼采不知所云,我看不到自己的心动,听不见自己的心跳。
那种悸动的感觉我在哈金的<等待>里体会过,在李海鹏的书里也曾体会过:独自一人面对荒野时,感受的世界里突然万马奔腾,一个人被不可名状的茫然与痛苦包裹,又在不断的自问中找到了一丝如雪水浇头般的清明。这瞬间的神迹并非真相的全部,却足以把我们定在原地,无论身体还是灵魂都无法挪动半步,进而用颤抖的手紧紧攫住那一丝清明,让怯怯的目光缓缓探向心灵深处更广阔的空茫。
是的,真正打动我的,就是这双向内看的眼睛,以及它被那不可预测的清明之光照亮的瞬间。
在别人的文字里感受撕裂之痛和重生之喜,然后让自己重生,再以这重生后的血肉铸就自己的文字之魂。
刚才的我,就像一位剑客,在那堵墙上仗剑而立。飒爽的英姿无法遮盖内心的彷徨,纷乱的脑海被一个问号搅做一团:如果我想写的和别人想看的不一样,我该怎么办?
此刻,我的心底已有了答案。
答案就是这堵墙,是我脚底的青砖。这是两个我的交界,也是她们的交集,她们在此汇聚、凝炼:我想要被看到,想要在文字中活出斑斓与快意,想要别人为我的文字舞动唱和。但是,我又不想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内心的底色。那么,我就去发掘那些能够打动我自己的文字,看看是文字中的什么引得我手舞足蹈心旌荡漾,然后再努力写出这样的文字,打动那个像我的人。我不必在迎合中牺牲操守,只需要以自己的心为标准,记下它的颤抖、抽动、收缩、破碎与宁静。然后再以心为笔,写给那些心曲相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