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阅读《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段话特别让我触动:
多数女人都有个共同点:生孩子吃过大苦。这本该成为一条纽带,将她们联系到一起,应该让她们互相关爱,互相保护,对付男人的世界。可是生孩子的痛苦似乎让她们的心灵和灵魂都缩小了。她们凑在一起的时候只会有一种结果:践踏别的女人……直接扔石头,或者是说恶毒的闲话。她们只有在做起这些坏事的时候相互之间才有忠诚。
现在愈发能够感同身受这段话背后所传递的悲哀情绪。女性本该作为一股共同力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而不是让自己处于被支配和从属地位,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她妈妈死了,不知道去那里了。”“年龄大了,还生得出孩子吗?”“又没有生孩子,怎么能算一家人。”“她就是懒,见人不打招呼,不是个好东西。”“别人都是这样搭伙过日子,你要什么喜欢不喜欢。”等等这些话语都是从女性的嘴中说出来,而这些话语中被恶言、讽刺、指责、否认的也都是女性。
刻薄而又刺耳。
她们受过男尊女卑的苦,吃过被年长女性打压的亏。这些深刻的记忆只是成功的转化成了对其他女性的压迫和恶言恶语。说起不好听的话,一茬接一茬。论家庭的纷争,都是媳妇引起的;论下一辈的对错,都是女孩子的不足;论孩子的教育抚养,都是媳妇生而不养。
这些女性,她们深深维护着导致她们生活不幸的文化和思维,并将这种想法不遗余力的传递给下一代。对待男孩子,便是“甜心蜜饯心肝宝贝”,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是当家做主的官老爷,只用动口不用动手;对待女孩子,便是要洗衣做饭,听话乖巧,不可忤逆,唯长辈和丈夫是从。
那些试图在这不平等对待的困境中挣扎的女孩子,最终都被一句“你不孝顺”“你在那里胡言乱语,我不跟你说,我说不赢你”而终结在空气中。
悲哀的情绪在胸腔中久久不能消散出去。只能感叹一句,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为之寻找的性别自由和平等,或许拦路虎中,不缺乏部分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