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者与暴露狂背后,有着人性的残酷代价(上)
作者:萨日娜拉格
在2019年,一部印度版本的《调音师》,改编自2010年的同名法国高分悬疑短片。
这部法国版高分悬疑短片《调音师》,是由奥利维耶·特雷内编剧、导演,片长时间13分钟,剧情片类型。被评为“史上最精彩的微电影”在2011年荣获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仅有13分钟,然而它所给予人们的震撼绝非是13分钟,通过短短的13分钟揭示了人们生活中的本质群像。
一.叙事情节构成:
(一)开场画面:
阿德里安似乎应该正在为沙发上一个满身血污的男人演奏,其实是在为背后的一个完全陌生、威胁他生命的老妇人演奏。她拿着射钉枪,食指放在射钉枪扳机上。她会不会对一个正在演奏的调音师开枪呢?嘭嗒一声………..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二)主题呈现:
(画面闪回):阿德里安被认为是一个天才钢琴师演奏家,目标是参加伯恩斯坦钢琴大赛并获奖,但是由于紧张,他失败了,被现实彻底击垮了,女朋友也离他而去。当他终于“活”过来后,改行成为了一名钢琴调音师。
(三)铺垫:
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影片故事中的所有人,并“铺垫”好了影片中的世界。阿德里安已经化装成为盲人渗透到人们的私密生活中,偷窥到别人许多的隐私。
(四)催化剂:
阿德里安的经理西蒙认为,这环境,不是偷窥者就是暴露狂,指责阿德里安把糖当饭吃,吃死了也不管(在这里是一种强烈的剧情暗示),同时担心调音师的所作所为会连累自身(抖出对最后剧情的包袱,暗示事情不会有好的结局)。
(五)决策(心理挣扎)
在这时,心理挣扎开始了。阿德里安以泰姬陵的故事证明自己的聪明(其实是伪聪明)。“失去会令人更敏感”“会得到更多的小费”“人们会少了很多提防”,阿德里安认为这是“糖”。于是不顾经理西蒙的指责,决定继续干。
(六)第二幕衔接点:
在与主场故事的衔接处,阿德里安在去调音的路上,回想起戏耍茶餐厅服务员的过程,很是得意。剧作者用这种的方法平滑地进入第二幕。
(七)戏剧元素:
标准的大前提约定:伪装终将剥去。在街上等红绿灯的时候,阿德里安主动提出要帮一位老妇人过马路,老妇人发现他是盲人,惊呆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戏剧元素,承上启下,增加了影片的娱乐成分,也是对故事结局的再一次暗示。这场面很有趣。
(八)主场故事:
阿德里安继续用这种欺骗的方法,偷窥别人的隐私,一次次地蒙混过关。
(九)中点:
在老妇人的再三拒绝下,阿德里安还是要坚持进入这位老妇人家中,为她家的钢琴调音,他却进入了凶杀现场,真正的麻烦开始出现了。
(十)危机来临:
阿德里安走进客厅,他踩到血迹,滑了一跤,弄得满身是血。他被老妇人扶到了钢琴边,慌张之中,又在钢琴边,摔倒了,就在这时,他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老头……….紧闭双眼,右边太阳穴上插着几枚钢钉,满身血污。老妇人(凶手)坚持要为他清洗衣服、眼镜,并开始审视他。强烈的死亡气息笼罩着整个现场,危机来临了。
(十一)暗夜:
阿德里安的衣服和衣服里的物品全在老妇人的手里,其中一样就是能在此刻给他带来的致命的业务日程本。他清楚,盲人是不需要业务日程本的。真正的身份即将要暴露。该怎么办呢?靠“表演”能蒙混过关吗?他掉进了最黑暗的深渊。
(十二)绝望时刻:
凶手幽灵似地来到了阿德里安的身后,手上端着射钉枪,阿德里安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怖和绝望。
(十三)第三幕衔接点:
危险就在他的身后,老妇人的射钉枪指着阿德里安的后脑,但是他不能回头看,盲人是不能够回头的,只能指望在演奏未结束时不被杀。故事过渡到终局。
(十四)结局:
结局如何?还得回到开局中去寻找:嘭嗒一声,是枪声?还是……..?这是影片设置的悬念。
(十五)终场画面:
和其它影片不同,《调音师》没有给出明确的终场画面,这是创作者独具匠心的一笔。正因为如此,才引发观众反复多遍地观看、讨论,以寻求阿德里安最后的结局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