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 威尔逊拍摄的成都老照片
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 2021-02-05 21
本组照片拍摄者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英国著名的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从1899年-1911年,威尔逊曾先后4次到中国收集植物。 1908年6月11日威尔逊从四川成都出发,经都江堰、漩口、三江牛头山、卧龙、巴郎山、日隆、小金、丹巴、康定、雅加埂、海螺沟、泸定、化林坪、宜东、青溪、雅安、邛崃、新津后于8月11日返回成都.
望江楼 1908.08.24
九眼桥
青羊宫八卦亭
1924年9月,成都女大学生校园生活旧影
未知 2021-02-05 26
1924年9月,成都女大学生校园生活旧影
1910年 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教会组织在成都华西坝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
1924年9月7日,这是一个应该被历史记住的日子。这一天,8名中国女学生步入华西协和大学行政管理大楼,正式成为大学生。华西协和大学也成了中国西部第一所男女同校的大学。
8名女大学生分别学习医学、文学、和理学。1929年,五年制的5名学生毕业,其中4名获得教育学士学位,1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乐以成在经过8年的学习后,于1932年获得华西协和大学第一个女医学博士。
清朝末期四川成都的老照片
未知 2020-01-06 179
老照片:1923年的成都风土人情照
拉蒂格 2021-02-05 55
老照片 | 1923年的成都,拍摄者:拉蒂格。
拉蒂格1923年在中国考察,拍摄了大量四川地区的照片,主要关注当地的风土人情,记录了大量人物、农田、街头等日常情境。
1917年成都的挑夫组照
未知 2021-02-05 19
挑夫指以挑运货物、行李谋生的人。那时交通工具不发达,绝大多数货物都要靠人力搬运,挑夫绝对是体力活。
1911年 晚清成都的人物老照片
路德·那爱德 2021-02-05 35
这是一组由美国人路德·那爱德在晚清1911年拍摄的珍贵晚清老照片,彼时的路德·那爱德正在成都任职教师,在闲暇之际拍下了晚清年间很多人文地理和社会风貌的老照片
1909年的成都城乡生活旧影
未知 2021-02-05 27
1911年成都青羊宫集市盛况
未知 2021-02-05 13
成都二仙庵内:摊位栉比百货俱全
成都青羊宫内:青羊宫字画市场
成都二仙庵外:劝业会颁奖仪式
成都青羊宫内:篾梳摊点
成都青羊宫内:棚摊云集
成都二仙庵门外:苗圃和鸟市
成都青羊宫一带:郊外苗圃
成都二仙庵门外:花会上的餐厅
1910年代的成都皇城影像
未知 2021-02-05 20
1923年前后四川成都平原人们生活情景
未知 2020-01-06 192
四川成都-亚细亚大观与亚东印画辑
亚东印画辑 2019-03-21 183
1929年,成都蜀王府城墙的南门
1929年,成都城内的街道
1929年,成都春熙路上的中华书局成都分局
1937年,成都博物馆
1937年,成都郊外的双孝祠堂
1938年,成都郊外的白水川铜山
1938年,猪鬃
1938年,成都东门东胜街的大慈寺
1938年,成都武侯祠
1938年,成都浣花祠
1938年,成都南门外廻欄楼
1938年,岷江流域的蛮子洞
1939年,彭州的白水河铜冶炼厂
1939年,位于成都锦江上的九眼桥
1939年,成都北门外五华里的驷马桥
1939年,成都青羊宫
1939年,成都市内的西式建筑
1939年,位于成都郊外的高级小学校
1939年,成都博物馆馆藏文物,一对陶俑
1939年,成都博物馆内的文物
1943年,青羊宫内的八角堂
1943年,成都博物馆内的书画展品
1926年,成都武侯祠内的丞相祠堂
1926年,成都街头
1926年,前往成都路上的客栈
1926年,成都的万里桥
1926年,青羊宫门前的集市
1926年,成都的杜甫草堂
1926年,位于锦江畔的望江楼
1926年,水车
1926年,岷江上游,渔夫
1926年,湔江上游,用竹子和柳条制作的长桥
四川成都老照片
未知 2018-12-20 184
100年前的成都,仍然被绵延不断的城墙包围着
100年前的春熙路
市区内鼓楼街上的瞭望台,1958年被毁
成都东南面的金河
清朝末年的天府广场 后面是老皇城
进老皇城的城门洞
1944年四川新津县老照片 80年前的成都新津地区风貌
未知 2021-02-05 21
新津即现在的成都新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
新津是成都平原古蜀文明发源地之一,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美誉。境内五河汇聚、平畴沃野,主要河流水岸线超过150公里,河流面积占城市规划区20%。
以下照片为抗战时期的美国人所拍摄,据说原图从美国发现并拷贝回来的,欢迎阅览。
1944年,新津,水车。
1944年,都新津街头实拍。
1944年,新津机场边的送饭农妇
1944年,新津街头。
1944年,新津机场的中国守卫
1944年,新津附近,汲水
1944年,新津附近的岷江
1944年春,成都附近机场,正在就餐的民工。
1944年,新津街头。
1944年,新津街头货郎。
1944年,新津,教室。
1944年,新津,稻田里的水牛。
1944年,新津,儿童。
岷江流域,车水灌溉。
1944年,新津,人力拉车。
1944年,新津,江中舢板。
1944年,新津,江中舢板。
1944年,新津,岷江上的步行桥。
1944年,新津,岷江上的摆渡船。
1944年,岷江渡口,美国兵和中国人的汽车
1944年,新津街头。
1944年,新津,稻农。
1944年,新津,墓地。
1944年,新津,淋浴。
1944年,新津,锯木。
1910年四川成都老照片 路得·那爱德镜头下的四川(2)
路得·那爱德 2021-02-05 53
继续分享路得·那爱德在1910年代初拍摄的四川老照片,本组照片主要是成都地区拍摄。
二仙庵门外的餐厅
二仙庵内的小商品市场
皇城内群众庆新政。皇城是明蜀王朱椿的王府,中轴线上,自南向北的建筑是:正门端礼门、龙门、明远楼、石牌坊、致公堂、清白堂、文昌宫和后子门
皇城内石牌坊广场前的集会群众,人群中大多数脑后还拖着长辫,因为当时剪辨的政令还未下达。牌坊上刻有“旁求俊义”,后面是致公堂。
郊区贫困农民的茅草屋,周围是菜田。
路得·那爱德教授在川西村落道路上与学生交谈
路得·那爱德在摄影室工作
路得·那爱德在四川高等学堂
青羊宫大殿前的农具市场
青羊宫内的字画市场
青羊宫外的苗圃,竹竿编搭的栅栏内种有小树和盆栽花草,园圃中间搭有席棚。当年这种经营性行业已经遍布城郊乡里。
清末,四川劝业会在青羊宫组织的产品评优授奖仪式,图为授奖台。劝业会于光绪34年开始举办,每年一次,会期25天。每届都进行参展产品的评优授奖
清末成都的慈善组织--“慈惠堂”开设的“孤穷子弟教养所”
四川高等学堂的教师
四川高等学堂的外国教员住宅
四川高等学堂的网球场
四川高等学堂的学生自修教室,寒冷的冬天,学生还在勤奋学习。
新军政府的军官
新军政府的军警士兵
住在成都南城街的一个藏区喇嘛
路得·那爱德拍摄当时在四川地区拍摄了大量照片,但却在他去世后向亲属转运过程中大部遗失,甚为可惜。
以下是路得·那爱德拍摄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上的背茶人
茶马古道上的背茶人
茶马古道上的索桥1911年魏司夫妇的中国西南纪行之成都篇
魏司夫妇 2021-02-05 40
《巴蜀老照片:德国魏司夫妇的中国西南纪行》是2009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介绍了沿着安宁河和雅砻江、1911年前后一对德国夫妻魏司夫妇(Hedwig und Fritz Weiss)在中国的生活与游历、在凉山的短期游历。
弗瑞兹·魏司及其妻子海德维希·魏司
以下为本组照片中成都部分的照片整理,欢迎查阅。
1906-1909年 四川成都老照片
恩斯特•伯施曼 2021-02-05 28
1906-1909年 清末时期的成都老照片一组送上,拍摄者恩斯特•伯施曼,还不能100%确定,需要考据。
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于1906-1909年穿越中国12个省区,对中国建筑进行考察,拍摄了大量照片。照片涉及许多省区,记录一百年前中国各地的建筑、风景。
这组照片是否全部是他所拍摄还不能确定,我收集到更多资料的话,会第一时间更新。
成都青羊宫
成都文殊院
峨眉山金顶
峨眉山金顶
峨眉山金顶
灌县
灌县
灌县
广元武后寺